-
「世界文明奇迹:亚洲」颐和园简介(Summer Palace)——一山一湖,大笔阔写
颐和园简介(Summer Palace) 颐和园这座美丽的园林,有着不平凡的创痛记忆,却奇迹般地把美丽留给了现在的人们。 地理位置:中国北京市海淀区 建成时间:1764年 建造者:乾隆 历史轨迹:颐和园原名清漪园,是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修建的。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1888年,慈禧太后命雷廷昌重建,并改名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被八国联军破坏,珍宝被抢劫一空,1903年修复…- 532
- 0
-
「老北京坊间趣闻故事」佛香阁的历史
佛香阁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建筑,据传当初建园时,乾隆皇帝原打算按照杭州六和塔的样式建造一座九层的延寿塔。可塔刚建了一半儿就又拆了,后来改建成了现在这座八面三层的佛香阁。 据说,当年主持兴建清漪园的工部大臣为了讨皇上欢心,对所有的工程都催得很紧,他三天两头地到园子监工,并催促监工头要把所有的工期往前赶。原打算十年建成的延寿塔,他非让提前一年完工,这可就苦了干活儿的工匠们。 延寿塔在建到第五层时,不巧遇上…- 341
- 0
-
「老北京坊间趣闻故事」如意门的典故
颐和园里大大小小的门有上百个,其中西北角的如意门名字最好听。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呢。 相传,当年修建颐和园时,慈禧太后经常到园子里察看并亲自确定每一门、每一殿、每一阁的名称,其中的讲究很多,不是出自某个典故,就是以福禄寿喜为依据。 这天,慈禧在建园大臣的陪同下,来到了颐和园西北角。这时正赶上这里的一个园门刚刚修建完,她看了看,问建园大臣:“这个门的名字起好了吗?”建园大臣心想,难道老佛爷要给…- 401
- 0
-
「老北京坊间趣闻故事」玉带桥的来历
西堤的六座小桥造型各异,玉带桥是最漂亮的一个,是颐和园里的著名景观。相传这座桥是乾隆皇上传旨建造的。 自从清漪园建成以后,乾隆皇帝特别喜欢园中的景致,经常来此赏景观花,有时一住就是半个多月。 一天,乾隆要夜游昆明湖,并让纪晓岚、和珅陪同。傍晚时分,他们三人登上了一条装饰得非常华丽的游船。 这天正好是农历十五,皓月当空,微风习习,昆明湖上波光粼粼。乾隆一边欣赏着这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和纪晓岚、和珅聊…- 504
- 0
-
「老北京坊间趣闻故事」颐和园宝云阁铜窗“飞”走之谜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距西直门约15公里,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了园内的大部分建筑,珍宝被洗劫一空。 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动用海军军费重修,改为颐和园。此后,这里就成了慈禧消夏的地方。 颐和园的宝云阁修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是清朝帝后祈福诵经的场所。它通高7.55米,重207吨,梁、柱、斗、拱、椽瓦、匾联、门窗均为铜制构件,…- 483
- 0
-
「老北京坊间趣闻故事」大树底下的神秘宝藏——万寿山原来叫瓮山
北京城里有一座皇家园林,叫颐和园;颐和园里有一座山,叫万寿山;山周围有一片湖,叫昆明湖,不过这个湖跟云南没有一毛钱关系。 颐和园、万寿山、昆明湖,这三个名字都是皇室贵族给取的文雅的叫法。其实在很早以前,颐和园还没围起金碧辉煌的围墙,还没被皇帝给霸占为私人园林之前,万寿山还是野生的山林,它的原名叫“瓮山”;而那个昆明湖被称为“大泊湖”。 那么,为什么这座山被人们叫为瓮山呢?难道,这座山像一口瓮吗?其…- 463
- 0
-
「中华文化:园林建筑篇」清代皇家建筑的设计师“样式雷”家族是怎样进行建筑设计的?绘图还是制作模型?
清代皇家建筑的设计师“样式雷”家族是怎样进行建筑设计的?绘图还是制作模型? 清代是中国古建筑史的集大成时期,出现了大量巧夺天工、精美壮观的建筑,宏伟而华丽的皇家园林正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它们也使清代成为宫廷建筑技艺最成熟和完善的一个朝代。清朝初年,残破的紫禁城得到修复,清代中期,承德避暑山庄建成,北京西郊“三山五园”的修建则几乎贯穿了整个清王朝。令人惊叹的是,如此众多的皇家园林建筑,其设计和规划…- 618
- 0
-
「中华文化:园林建筑篇」颐和园昆明湖十七孔桥上究竟有多少只狮子?
颐和园昆明湖十七孔桥上究竟有多少只狮子? 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雕刻天下闻名,民间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但是,说到桥上雕刻的石狮数量之多,恐怕卢沟桥还算不得天下第一,而要以颐和园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桥为状元。 颐和园十七孔桥上的狮子 十七孔桥因有17个桥洞而得名,它造型优美,远远望去,就像碧波之上的一道彩虹。十七孔桥为什么要选用“十七”这样一个看起来毫无寓意的数字呢?因为从桥正中最大的桥洞数…- 1.1k
- 0
-
颐和园里有一块石头被人叫作“败家石”,石头怎么会败家呢?(颐和园败家石的来历)
颐和园败家石的来历 在北京颐和园乐寿堂院内,有一块横卧在汉白玉石座上的巨石名叫青芝岫,俗称“败家石”。这块巨石产自京郊房山,是四百多年前明朝一位官员米万钟发现的。相传米万钟是宋代米芾(f翟)后裔,爱石成癖,自称“石隐”,取号“友石”。他多才多艺,在诗、书、绘画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喜欢奇山异石。米万钟不辞辛苦,踏遍郊野群山,终于在房山发现一块巨石,只见它突兀凌空,姿态不凡。米万钟赞叹不已,准备…- 920
- 0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