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恩小故事」干卿何事的故事
「感恩小故事」干卿何事的故事 “干卿何事”作为一句成语,用来嬉笑别人多管闲事,表示与你有什么相干的意思。 此典出自《南唐书》:“元宗尝戏延巳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延巳曰:“未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元宗悦。” 五代时期南唐有一位著名的词人,名叫冯延巳。他曾经在南唐中主李璟执政时,做过宰相,并写过一首《谒金门》词,全词如下: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红杏蕊。斗鸭阑干…- 209
- 0
-
「感恩小故事」斗酒学士的故事
「感恩小故事」斗酒学士的故事 “斗酒学士”指喜欢饮酒的文人。也可用它借指性情高傲、举止狂放的文人。 此典出自《新唐书·王绩传》:“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 古时经常去胡姬酒肆的,除了李白,还有一个初唐诗人王绩,自称在那里“依垆便得睡,横瓮足堪眠”,肯定是老主顾了。 《胡人酒肆》的意思是,开设在西市和春明门到曲江一代的酒店。酒肆的服务员,是西域的女子,被称为“胡姬”。她们是促使…- 208
- 0
-
「感恩小故事」借四壁余光的故事
「感恩小故事」借四壁余光的故事 战国时期,甘茂受到排挤,想让苏秦替自己游说秦王,又怕苏秦不答应,就问苏秦:“先生听说过《借四壁余光》的故事吗?”苏秦说:“没听过。” 苏秦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一听就知道甘茂想要自己帮助他游说秦王,心想:如果帮助了甘茂对自己不但无害,反而有益为什么不帮呢? 但是苏秦却假装不知道,问甘茂:“那你就给我讲一下这《借四壁余光》的故事吧!”于是甘茂就讲起了故事: 从前,长江边上…- 202
- 0
-
「感恩小故事」管鲍之交的故事
「感恩小故事」管鲍之交的故事 春秋初期,有一对罕见的知心朋友,一个叫管仲,一个叫鲍叔牙。这两个人后来都成为著名的政治家。 管仲和鲍叔牙年轻时合伙做过买卖。鲍叔牙富有,本钱出得多;管仲贫穷,出的本钱少。但赚了钱后,管仲给自己多分钱。鲍叔牙手下的人不服气,说管仲贪财。鲍叔牙却不这样认为,他说: “管仲家里等着钱用,是我乐意多分给他的。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怎么能说他贪钱?” 管仲领兵打仗,三战三败三次…- 213
- 0
-
「感恩小故事」杨继盛感念师恩的故事
「感恩小故事」杨继盛感念师恩的故事 杨继盛是明朝名臣,嘉靖年间时曾任南京户部主事。 杨继盛7岁时母亲就去世了,由于家庭贫寒,杨继盛没有机会读书。父亲让他每天到溪边放牛,但他每次放牛经过村里一所私塾时,总要站在窗外,踮起脚,听老师给学生讲课,然后用心记下来,放牛时再一遍一遍地背诵。私塾老师见他每天都趴在窗口听讲,风雨无阻,十分感动,于是就借给他一本书,让他在窗外站着听讲。 杨继盛对老师的殊遇十分感激…- 197
- 0
-
「感恩小故事」罗汝芳事师如父的故事
「感恩小故事」罗汝芳事师如父的故事 罗汝芳是明末著名学者颜钧的得意门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罗汝芳对他的老师,也真叫至诚至孝了。 颜钧因事被捕,在京城坐牢。为了营救老师,罗汝芳变卖了自家的田产,用来为他赎罪。颜钧坐牢6年,罗汝芳也随着在狱中侍奉他6年。因为这,他连科举考试都没有参加。 罗汝芳从官场退出后,归隐田园,这时他的年纪已经不小。 有一天,家人报说颜钧到来。罗汝芳正在读书,闻报慌忙站起,出门…- 201
- 0
-
「感恩小故事」杨钟岳尊师念师的故事
「感恩小故事」杨钟岳尊师念师的故事 杨钟岳是清朝初年的著名官员,他公正严明,声名卓著,受到朝廷上下的普遍称赞。 杨钟岳从小的时候就有着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志趣。当时,邻村有一位有名的老师叫林慕谦,办了一所私塾,叫“传薪轩”,为村里的孩子授课,他治学严谨,讲学透彻,在远近乡里都很有名气。当时,五六岁大的杨钟岳知道了这位先生,一个人走出村,独自来到书斋,找了个不起眼地地方,认认真真地听讲。这让林慕谦感到很…- 209
- 0
-
「感恩小故事」宋濂赞誉老师的故事
「感恩小故事」宋濂赞誉老师的故事 宋濂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并且还是明朝初年的文坛领袖,他的散文对明朝的文学影响很大。 宋濂小时候因家境贫穷,无钱买书,他就到处去借书抄读,天长日久,博通古今,在家乡一带很有名气。当时已是元朝末年,统治极不稳固,元朝政府不得不改变政策,通过笼络汉人来巩固自己的政权。元朝曾请宋濂出来当官,他坚决拒绝。并且为了避免纠缠,他隐居龙门山,静静地读书写作。 后来,朱元璋攻下婺州,…- 202
- 0
-
「感恩小故事」岳飞追思老师的故事
「感恩小故事」岳飞追思老师的故事 宋朝著名爱国将领岳飞,文韬武略,举世无双,并且在早年间练就一身超群的武艺。他的老师就是周侗。周侗是当时的著名武术家,武术修养极高,他的弟子都是当时宋朝军中著名将领。周侗是一个很爱国的老人,由于他坚决主张武力抵抗外侮,因此为朝廷所不容,政治上一直不得志。 北宋末年,年幼的岳飞拜在周侗的门下,学习武术、兵法。由于岳飞极其聪明,领悟力很强,很快便成为文武兼备的人才。并且…- 206
- 0
-
「感恩小故事」尊师求学的故事
「感恩小故事」尊师求学的故事 宋朝时,有一位学问颇深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并虚心好学。 杨时在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他不愿做官,喜欢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两兄弟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便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已经40岁了,但他对老师还是那么恭敬。 有一天,天阴沉沉的,杨时约同伴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请教问题,恰巧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便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外,等老师醒来。不一会儿,天空飘起了鹅毛…- 200
- 0
-
「感恩小故事」尊师养宫的故事
「感恩小故事」尊师养宫的故事 我国五代十国时期,国家政局混乱,战争频繁,当时,人们都崇尚武功、轻视学文。出身于军官家庭的赵匡胤,少年时代读书勤奋,既尚武又重文。 赵匡胤幼时在私塾读书,老师是知识渊博、教学认真的辛文悦先生。赵匡胤读书用功,成绩名列前茅,辛先生特别看重他。赵匡胤对老师也非常尊敬,由于先生家中子女较多而收入又较微薄,所以先生一家生活难免有些贫困。赵匡胤十分同情先生家的境况,就常常背着家…- 212
- 0
-
「感恩小故事」不忘师恩的故事
「感恩小故事」不忘师恩的故事 吴道子是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人尊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 吴道子早年曾跟保寿寺的一个画匠学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吴道子谦虚好学,画技提高很快,几年后就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一天,师傅对吴道子说:“如今你的技法已经超过了我,要想继续提高自己,就应该到外面去闯荡、去见世面。”并告诫他说:“要广泛求师,勤学苦练,更要不拘成法、独辟蹊径,融百家之长,自成一家。” …- 217
- 0
-
「感恩小故事」尊师敬师的故事
「感恩小故事」尊师敬师的故事 东汉时期,南阳有一个大学问家叫郭林宗,他熟读各家典籍,乃是远近闻名的大儒。魏昭,在都城洛阳做官,早在太学就学时,他就久闻郭林宗的大名,尽管郭林宗远在南阳,而自己在京城任官,但是他仍然决定拜其为师。 当时当魏昭千里迢迢来到郭林宗家时,郭林宗却拒绝见他。原来,郭林宗早就听说过魏昭的名字,知道他是有名的神童,但是,郭林宗还是想考验一下他的诚心。 魏昭的随从忍耐不住,他们愤然…- 194
- 0
-
「感恩小故事」秦始皇拜荆如师的故事
「感恩小故事」秦始皇拜荆如师的故事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名赢政,战国时秦国的国君。他消灭了称雄的六国,在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朝。 秦始皇功成名就之后,常常想起自己幼年时的老师。那是一位严厉的老人,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第一次上课讲的就是告诉他赢家的姓是舜赐给的,老师还把它破解成亡、口、月、贝、凡五个部分,然后再合成一个“赢”字。第二天就…- 186
- 0
-
「感恩小故事」拜虎求生的故事
「感恩小故事」拜虎求生的故事 明朝时,有个叫包实夫的人,对父母非常孝顺。 有一年年底,他怀着思念之情从学堂出发,准备回家看望父母。他走了很远的路程,来到一座山冈前。只见山冈上长满了树木,阵阵的山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但却不见一个人影。 他正在感叹之时,突然从路边的树林里蹿出一只老虎,奋力扑向包实夫,将他衔在嘴里,拖到了树林里。老虎将包实夫放在地上,一边喘气,一边紧盯着他。 包实夫想到年迈的父母即将无…- 188
- 0
-
「感恩小故事」投桃报李的故事
「感恩小故事」投桃报李的故事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释义】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东汉末年,外戚王莽篡取王位后,发生了农民起义。后来,南阳著名的豪强,西汉皇族刘縯、刘秀兄弟也乘机起兵,加人了绿林起义军,准备夺取政权,恢复刘氏的天下。 王莽听说昆阳失陷,派42万大军前往镇压。起义军在刘秀的正确指挥下,以劣势兵力击败了王莽军。 接着,萧王刘…- 211
- 0
-
「感恩小故事」感恩图报的故事
「感恩小故事」感恩图报的故事 春秋时吴国大将伍子胥文武双全,勇而有谋,常令敌人闻风丧胆。有一次去攻打郑国。郑国大乱,郑定公想用丰厚的奖赏来招募勇士抗击。但三天过后,竟无人来应征。 到了第四天的早上,有个打鱼的小伙子来见郑定公,说他有方法使伍子胥退兵。郑定公问他要多少兵车。他说:“不用兵车,也不用粮草,光凭我这支划船的桨,就能够把好几万的吴国兵马打退。” 郑定公也只得“死马当活马医”,让他去试试。那…- 195
- 0
-
「感恩小故事」朱寿昌弃官寻母的故事
「感恩小故事」朱寿昌弃官寻母的故事 此典出自《二十四孝》。 【弃官寻母原文】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有诗为颂,诗曰: 七岁离生母,参商五十年。 一朝相见后,喜气动皇天。 宋朝时有一个名叫朱寿昌的人,也是个很有名的孝子。他的生母刘氏,原来是他父亲的小妾,正妻妒忌她有了小孩,设了一…- 201
- 0
-
「感恩小故事」画荻教子的故事
「感恩小故事」画荻教子的故事 北宋时候,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在欧阳修出生后的第四年,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身上。 为了生计,母亲不得不带着刚4岁的欧阳修从庐陵(今江西永丰)来到随州(今湖北随县),以便孤儿寡妇能得到在随州的欧阳修叔父的些许照顾。 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只读过几天书,但却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妇女。她勇敢…- 189
- 0
-
「感恩小故事」教子有方的故事
「感恩小故事」教子有方的故事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时期人,他的老家是蓟州渔阳,也就是今天天津的蓟县。过去,渔阳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窦禹钧为窦燕山。 窦燕山出身于富裕的家庭,是当地有名的富户。据说:窦燕山为人不好。以势压贫,有贫苦人家借他家粮食时,他是小斗出,大斗进,小秤出,大秤进,明瞒暗骗,昧心行事。由于他做事缺德,所以到了30岁,还没有子女。窦燕山也为此着急,一天晚上…- 189
- 0
-
「感恩小故事」千里送鹅毛的故事
「感恩小故事」千里送鹅毛的故事 【原文】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 【译文】不远千里送一根鹅毛,礼物虽轻,情谊却很深重。 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 缅伯高最担心的也是这只白天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向国一交待呢?所以,一路上,他亲自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 192
- 0
-
「感恩小故事」王羲之教子习书的故事
「感恩小故事」王羲之教子习书的故事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 191
- 0
-
「感恩小故事」扼虎救父的故事
「感恩小故事」扼虎救父的故事 此典出自《二十四孝》。 【原文】 晋,杨香,年十四,常随父丰往田间获粟。父为虎曳去,时杨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搤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父方得免于害。 有诗为颂,诗曰: 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馋口中。 杨香是晋朝杨丰的女儿。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含辛茹苦,把她拉扯成人。杨香是在苦难中长大的,心眼好,懂事早。她知道父亲抚养自己…- 189
- 0
-
「感恩小故事」哭竹生笋的故事
「感恩小故事」哭竹生笋的故事 此典出自《二十四孝》。 【哭竹生笋原文】三国,孟宗,字恭武,少孤。母老病笃,多月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疾愈。 有诗为颂,诗曰: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保平安。 晋朝的孟宗,很小的时候便失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拉扯大,且常教育他勤学苦读。在母亲的督促下,他终于学有所成。 …- 187
- 0
❯
搜索
扫码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