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第一部专门辑佚商周逸诗的专著

「谈中国诗」第一部专门辑佚商周逸诗的专著

第一部专门辑佚商周逸诗的专著

中国第一部专门辑佚商周逸诗的专著是王辉斌的《商周逸诗辑考》,2012年8月由黄山书社出版。

王辉斌,1947年生,字靖华,号竟陵居士,湖北天门人。襄樊学院(今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大学国际唐代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并兼任中国孟浩然研究会会长,中国李白研究会、中国杜甫研究会、中国乐府学会理事等学术职务。《商周逸诗辑考》(下称《辑考》),是王辉斌教授为了将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打通关”,前后历经十五年“辑佚之苦”的结晶。全书近四十万字,共从一百四十多种子史文集中辑得各类逸诗六百余篇(含附录中的夏“诗选萃”),成为可与《诗经》《楚辞》鼎足而三的一部先秦逸诗总集。

作为第一部专门辑佚商周逸诗的著作,本书的出版为全面认识与了解先秦诗歌的创作活动、流变规律、发展概貌等,提供了一份极具文献学价值与史学价值的“古逸”读本,堪称当前学界辑佚与研究商周逸诗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有三千余篇,而《诗经》与存诗仅约三百五十篇,难以反映先秦诗歌之全貌,所以,自南宋初期始,便有学者辑录数量不等的逸诗。但陈陈相因,互为重叠,真伪混杂,时代不明,篇目张冠李戴等弊病,故若除去重叠与伪作等,实际上只不过百篇左右(含“仅存篇目者”),且大都夹杂在一些古诗选本、总集或其他著作之中,无以窥其全豹。王辉斌教授的《辑考》一书,不仅较为全面地解决了上述逸诗辑佚成果中所存在的种种弊端,而且所辑录的六百余篇逸诗之量,乃为自宋以降历代逸诗成果的数倍。从这一意义上讲,《辑考》对中国诗歌史、先秦文学史等之重新编写,对有关文学史现象的重新阐释等,都具有不可低估的参考价值与作用。

《辑考》一书将所辑录的六百多篇逸诗,按其时代之先后,分为《殷商逸诗》《西周逸诗》《东周逸诗》三编,每编又细分为“目辞俱存者”、“有篇目逸句”、“无篇目逸句”以及“仅存篇目者”等几类。除“仅存篇目者”一类外,其余各类所辑录的每一篇逸诗,均由“辑录”、“校考”、“斌案”(著者案)三者组成。“辑录”重在对所辑的每一篇逸诗交待作者、书名、版本、卷次、篇名等,并原文引录该逸诗在某书中的文字,以备属意者复核与验按;“校考”是指对所辑录逸诗之异文进行校勘与考订,并于他人他书之校勘、注释择其要者全文引录,意在彰显其首创之功;“斌案”主要是对所辑录之逸诗进行编年与“伪诗”辨正。三者各司其职,合则为对一部商周逸诗总集的辑考。

此外,《辑考》立足于广义逸诗的角度,将逸诗年代的下限由孔子生活的年代,扩展到东周灭亡的公元前256年,并从南宋文学家王应麟《困学纪闻》之例,将具有韵语特点的“铭”、“谣”、“辞”、“箴”、“颂”、“诵”、“引”及“语”等一并予以辑录。

著名学者傅璇琮在《〈商周逸诗辑考〉的学术启示》一文中,指出此书之不足在于主要使用传世文献,而忽略出土文献;对作品的时代判断,尚存在值得商榷之处。傅璇琮先生通阅全书后,对王辉斌教授的学术识见与学术视野大加褒扬,并认为“作者历经十五年完成的这本《辑考》,无疑如一枝林中的响箭,使人为之一震”,“期待着此书的出版能推动扎实求实的学风,使古代文史本身研究与文献考索进一步结合,愿更有这样的著作问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