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古老的铜矿
在距离湖北大冶县城3公里的地方,有一座铜绿山,这里东面和北面与大冶湖相靠,水运可达长江,交通便利。据清代同治年间《大冶县志》记载,每次下过暴雨以后,此山可见无数铜绿如雪花小豆般点缀在土石之上,因有铜绿山之名。这里就是我国最古老的铜矿所在地。
1973年,考古工作者对发现古物的地点进行实地调查和勘测。他们通过调查发现,在矿山露天开采的工地上,被当地群众称为“老窿”的古代矿坑几乎遍地都是,有许多已经塌陷或被泥沙填塞。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处在现代露天采矿场场区,由于人们在矿场进行了长时间的开采,于是便形成一个低于海平面16米的巨大深坑,这些老窿就是在采矿过程中发现的,采矿中挖出了上千立方米的古代支护老窿的木料:考古工作者清理了一个残存的老窿竖井,发现了大量用来支护井壁的圆木、采矿用的铜斧、铜锄、铜锛、铜凿、木槌、木铲、铁锤、铁锄及运载工具藤篓、木钩、麻绳等,另外还发现为数不多的陶罐等生活用具。在老窿分布区的周围发现数座炼炉遗迹及冶炼后弃置的炉渣约40万吨。经过专家们的认真调查与研究,认定这是一处距今2000多年的春秋末至战国前期的矿冶遗址。
铜绿山矿区历年发掘清理的包括竖井、盲井、斜井、平巷4处古铜矿,1974年发掘的24线老窿和1979年发掘的Ⅷ号矿体1号点,由多条平巷组成,平巷又有上、中、下三层,纵横交错、层层叠压,特别是一组完整的井巷组成的发掘网,是专家研究古代采掘工艺的重要依据。各矿竖井直径一般在80~90厘米,深40~50米,井巷内都布满支护用的粗大木料,并出土上百件采掘工具、用具。从12线老窿附近收集来的11件大型铜斧,每件身长25厘米,刃宽22厘米,重3.5公斤。24线老窿的历史年代要稍晚一些,在地下50余米的矿坑中出土的金属工具有铁耙、铁钻、铁锤、铁斧、铁锄等,全都是铁器。大铁锤2件,呈椭圆柱形,长13.7厘米,直径8.5~10.5厘米,重6公斤,相当于现在的12磅大锤。
在这个古老的铜矿里,我们不断感到惊奇,从采掘到冶炼,各工艺过程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几乎达到了20世纪初的水平,让人难以置信。2000多年前,在没有任何机械动力的情况下,矿工们仅凭铜斧等工具开掘到地下50多米,并挖成纵横交错的井巷网,这不能不让人称奇。
在商周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中,大冶铜绿山矿区的作用是不能够小视的。正像后来我们用钢铁产量反映一国国力,在铁器出现以前的青铜时代,铜产量就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春秋时期,楚国能够在一定时期内获得霸主地位,在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丰富的矿藏和发达的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