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知识:礼仪」“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中国文化知识:礼仪」“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男主外,女主内”虽然原本只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分工,但在性别歧视的影响下逐渐转变为一种限制女性活动的理论。

“男主外,女主内”,是中国传统的性别观念,意为男性主导家外的事务,而女性负责家内的事情。《周易》第三十七卦曰:“家人,利女贞。”解释卦义的彖辞说:“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据《周易正义》,王弼注云:“家人之义,各自修一家之道,不能知家外他人之事也。统而论之,非元亨利君子之贞,故利女贞,其正在家内而已。”又孔颖达疏云:“家人之道,必须女主于内,男主于外,然后家道乃立。”这些讲的都是“男主外,女主内”方才是持家的正道。出于两性天然的特点,幼小的子女需要由母亲来照顾,这样,出外谋生的任务就主要落在了父亲身上,作为父亲的男性也就因而掌握了经济权力。在母系社会时期,由于人们群居而不知其父,所以女性处于主导地位,进入父系社会后,群婚现象瓦解,男性开始承担起主要的角色,因之而形成了男尊女卑的观念。如此一来,“男主外,女主内”虽然原本只是一种正常的性别角色分工,但是在既有性别歧见的影响下则转变为一种限制女性自由参与社会活动的理论,将女性的活动空间严格地束缚在闺阁之内,使得女性成为纯粹的“内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民俗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礼仪」“闹洞房”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2024-11-13 11:33:52

民俗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礼仪」“偷瓜送子”真的要去偷瓜吗?

2024-11-13 11:39:5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