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好榜样——追记彭雪枫将军

共产党人好榜样——追记彭雪枫将军

【彭雪枫将军简介:人物小传】

彭雪枫,1907年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红军第5军第5纵队教导队大队长、第8军第1纵队副政治委员、师政委、师长、江西军区政委、中革军委第一局局长、八路军总部参谋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4师师长兼政委等职,不幸于1944年9月11日在一次战斗中英勇捐躯,被毛泽东、朱德誉为“中华民族英雄”“共产党人好榜样”。

共产党人好榜样——追记彭雪枫将军

抗战时期的彭雪枫

2017年是彭雪枫将军诞辰110周年。

从中国历史上最腐败没落的年代出生,到国难当头之际支撑起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从驰骋抗日救亡的烽火之中,到陨落在指挥打仗的最前沿,他用年仅37岁的生命,书写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风云岁月,大浪淘沙。今天,为什么在江苏省泗洪县的雪枫墓园,每年清明节给他扫墓的群众络绎不绝、人山人海?

陵园大门之上“半壁河山留战绩,两淮风雨慰忠魂”的题联,是对他短暂一生的生动描述,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

今天,为什么在河南省夏邑县彭雪枫将军纪念馆里,“雪枫小学”的一茬茬学生总是用稚嫩的声音赞颂他;在河南省镇平县,一批批党员总要来彭雪枫纪念馆,面向党旗庄严宣誓?

“中华民族英雄”“共产党人好榜样”——毛泽东、朱德题写的挽联上的这两个评语,是对他光辉一生的高度概括,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

一世忠贞

在河南省夏邑县城东北10余公里处,有一座纪念馆,它是为纪念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壮烈殉国于此所建的。

在纪念馆外,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雪枫广场正中间,一座彭雪枫将军骑马的雕像威武屹立。走进纪念馆,一座高1.5米的彭雪枫将军汉白玉半身雕像,坐落在高2米的长方体立柱底座上,雕像清秀典雅、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将军当年的风采。

每当参观的人站在这里,遥想当年将军的英雄事迹,耳畔常常会响起纪念馆隔壁的“雪枫小学”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

纪念馆老馆长刘金城告诉记者,纪念馆从1985年10月落成之后,每年都要接待二三十万各界人士参观学习,已经成了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走进馆内,一个个故事、一幅幅图片生动地讲述了彭雪枫将军“对党忠诚,为民赴汤”的壮烈一生。

大革命时期,生于灾难深重、民族危亡时代的彭雪枫,在党的影响教育下,接受了马列主义,开始了他“出生入死,致力革命二十年”的光辉斗争历程。

他怀着立志报国的一腔热血,在“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中脱颖而出、崭露头角,并于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9月,转为共产党员。之后,积极从事学运、农运、兵运活动。

1930年5月,彭雪枫奉命到红军工作,开启了他的战斗岁月。

回忆起自己的父亲,第二炮兵原政委彭小枫介绍,正是因为父亲始终对党忠诚,所以投身革命以来,在一次次的大小战斗和各种考验中,誓死忠于革命事业,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本色。

在彭雪枫将军的遗物中,有一枚珍贵的“红星勋章”。它的背后,讲述的是他在粉碎红2师师长郭炳生叛变中立下殊功的故事。

1932年,经过乐宜战役后,红三军团奉命在南丰、南城、宜黄一线休整。彭雪枫等率领红2师师部驻乐宜地区官仓前村,抓紧部署整训,准备迎击国民党第四次“围剿”。8月底,国民党军突然由北进逼,大军压境袭占宜黄。

这时,师长郭炳生产生畏敌消极情绪,思想出现动摇,师政治委员彭雪枫当面指出他的错误,并将情况向军团长彭德怀反映。彭德怀派组织部长黄克诚到红2师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对郭炳生的错误进行严厉批评。

9月上旬,国民党军突然插入红2师驻区,发起猛烈进攻,彭雪枫带领师部直属队和第7团转移到江西军区驻地凤岗圩。政治部主任李志民带领第5团边打边撤,在巴山与郭炳生带领的师部特务连会合,郭炳生决定继续西进。彭雪枫知道这个情况后,联想到郭炳生之前的思想和行为,敏锐地感觉到这是郭炳生企图挟第5团叛变投敌。

此时,师部特务连和第5团已对红2师主力和彭雪枫的生死谣传四起。于是,彭雪枫到江西军区找到总指挥兼政委陈毅,不顾个人安危,于9月5日仅带随行武装潜行北上去追第5团。追了5天,终于追上并安全地将全体指战员带回与主力会合。而郭炳生见大势已去,趁着雨天路滑,带着特务连逃入乐安县城,投降了国民党。

在乐安事变中,彭雪枫立场坚定,见微知著,措施得当,赢得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1934年,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他因此荣获“红星奖章”。

1934年8月,彭雪枫由江西军区政治委员调任红军第6师师长,后来率部参加了天虎山和长胜岭等战斗。

10月,在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进行战略转移的危难形势下,中革军委对他高度信任,调他任中革军委第一局(作战局)局长,协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等进行军事指挥。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

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在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彭雪枫作为军委作战局长,为中革军委领导人进行了军事资料准备。在会议过程中,红3军团第5师在遵义城南刀靶水、乌江沿岸执行警戒任务,突然遭到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部的袭击,形势十分紧迫。彭德怀和彭雪枫返回红3军团司令部,阻止敌军进攻。彭雪枫任红5师师长协助彭德怀部署和指挥作战,取得了刀靶水大捷,保障了遵义会议的顺利进行。

共产党人好榜样——追记彭雪枫将军

彭德怀(左)与彭雪枫在一起

在中央红军一渡赤水中,彭雪枫派出掩护部队,掩护中央纵队过河,进入川南;在二渡赤水时,红军缩编,彭雪枫任红13团团长,率领红13团,与兄弟部队一起,在赤水河左岸的二郎滩背水作战,为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创造了条件。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一首气势磅礴的词《忆秦娥·娄山关》,表达了伟人内心的无比兴奋,这是他在中央红军取得遵义战役胜利时所作。

而在这次战役中,最关键的战斗就是攻打娄山关。彭雪枫率领的红13团担任正面主攻任务。

受领任务后,他立即带领部队向娄山关急进。1935年2月26日拂晓,先头部队临近关口时,突然遇到一队国民党军,就埋伏在公路两侧,待敌军靠近时猛烈开火,击毙大部分敌人之后,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冲到了关口。

彭雪枫指挥赶到的部队,向占据关隘的敌军发起猛烈进攻,在遭受阻击的情况下不懈努力,终于攻占了娄山关口,并迅速占领了山腰的阵地。

当日10时,敌军以6个团的兵力,连续向娄山关口发起攻击。彭雪枫一边带领全团投入战斗,一边组织特等射手向敌军督战队军官射击和向敌军喊话来瓦解敌军。最后,在其他兄弟部队的一起努力下,终于使敌军乱了阵脚,纷纷向后溃逃,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这次胜利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极大地鼓舞了全军的士气。

战斗之后,彭雪枫不顾连日行军和作战的疲惫,又率部向遵义方向猛追,最后带领部队协同红10、红11、红12团经过3小时激战,全歼守军,重占了遵义城。后来,又在彭德怀等率领下,占领了老鸭山,最终取得了遵义战役的胜利。

共产党人好榜样——追记彭雪枫将军

彭雪枫(左)和陈毅在一起

在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这次胜利中,红13团作为军团和全军的先锋团,能守善攻,所向披靡,为取得战役的胜利立下了卓越的功勋。而作为团长的彭雪枫,也在这次关键战役中起到关键作用。

抢渡金沙江、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参加直罗镇和东征战役……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即使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彭雪枫也从未动摇过战胜侵略者的信心,对革命胜利始终怀有旺盛不灭的热忱。

虎胆英雄

在一次次的硝烟战斗中,彭雪枫英勇奋战,赢得了一次次的胜利。他还以大无畏的精神、卓越的胆识和杰出的智慧,一次次深入敌后险境,圆满完成党交给的特殊任务,堪称“虎胆英雄”。

1936年9月,毛泽东亲点彭雪枫担任“特使”,他和同志们一起辗转半个中国,力促国共合作,“逼蒋抗日”,为我党争取在战略大环境中的有利局势。

那段时期,他随叶剑英密赴西安会晤张学良等人,巩固我党与国民党东北军、西北军的统一战线,并携毛泽东亲笔信拜会甘肃省政府主席兼东北军第51军军长于学忠,为实现“西北停战议和”,后续红军主力会师甘北,“打通苏联”,进而夺取宁夏接通外蒙古的战略任务创造条件。

1936年11月12日,他第二次接受毛泽东的重托,肩负着联阎抗日的重大使命抵达太原,与阎锡山进行谈判,表达了红军与晋军联合抗日的真诚愿望。

其间,西安事变爆发,阎锡山的政治倾向成为国共能否合作共同抗日的重要一环。彭雪枫沉着冷静,不急不躁,向阎锡山转达中共中央与毛泽东的抗战主张,促使其态度从反对到中立,再从中立转到“共维大局”的立场上来,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两党以及其他各方势力的联合抗战作出了卓越贡献。

西安事变解决后,国共两党进行了公开而艰巨的合作抗日谈判。与此同时,彭雪枫与阎锡山的各种谈判也在秘密进行,举步维艰。

这段时间,彭雪枫一方面采取了策略上的说服,将阎锡山“守土抗战”、力图自保的心理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作为谈判工作的突破口,使阎锡山产生了“不亡于日,亦亡于蒋”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晓以民族大义,以火热的革命情怀,忠实转达党中央“非抗日无以图存,非抗日无以救国”的通电精神,使其权衡利弊,转变立场,从而为晋绥两省的统战工作打开了一条通道。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毛泽东又令回到延安汇报工作的彭雪枫“速返太原”,就“红军开赴前线协同作战问题”再次晤阎。8月,彭雪枫被任命为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少将参谋处长兼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

这段时间,他利用自己的公开身份,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方针,以巧妙的方式和智慧说服阎锡山,使其在国家危亡之际不仅同意红军入晋,还共同商定东渡黄河的渡口、行军路线,并提供军需等后援物资。

这为后来的八路军开赴抗日最前线铺平了道路,也为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伟大胜利——平型关大捷创造了条件,为八路军指挥部和3个主力师进入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创建根据地,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开拓了新的战略空间。

1937年冬,在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下,由于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太原、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和地区相继失陷,日军进犯中原形势日益严峻。

在山河破碎、中原危急的情况下,1938年1月下旬,彭雪枫再次肩负毛泽东赋予的“开展豫西敌后游击战”的新使命,走上了运筹中原抗战的第一线。

3月中旬,受命担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揭开了中原抗战的壮丽篇章。其间,对所属武装力量进行整编,并筹建和开办了竹沟军政教导大队,培训军政干部近1000人,大大缓解了当时干部缺乏的紧张状况。

9月27日,彭雪枫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出兵豫东开展敌后平原抗日游击战争,挑起国家民族存亡、经略中原的重担。30日,游击支队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召开东征誓师大会,全体指战员庄严宣誓:“日寇犯境,大敌当前……不复失地,誓不生还!”

不负众望,这支孤军深入的东征队伍,很快就从几百人的游击队,发展到1万余人,实现了与吴芝圃等部在杜岗的胜利会师,取得了淮阳窦楼首战首捷,并在回师睢县、杞县、太康一带的过程中,不断取得了清剿日寇与统一战线两方面的成功。

1939年2月,书案店干部会议作出开辟豫皖苏抗日敌后根据地的战略决策后,彭雪枫立即率领部队挺进敌后,宛如一把利刃再次插入了敌人的心脏。

共产党人好榜样——追记彭雪枫将军

1941年金秋时节,在党组织的介绍下,彭雪枫和淮宝县妇女主任林颖建立了恋爱关系,9月24日,他们在半城喜结良缘

1940年2月至1941年5月,彭雪枫灵活执行了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运用自卫反击这一有力武器,使豫皖苏边区新四军避免了类似后来皖南新四军悲剧事件的发生,把损失降到了最低点。

为更好地开展平原游击作战,彭雪枫当时组建了让敌人闻风丧胆的骑兵团。这是他亲手创建倾注心血最多的,其战术、技术师法苏联红军的骑兵,被称为“红色哥萨克”。1942年,在洪泽湖地区沙山集一战中,彭雪枫的骑兵团仅用9分钟就将300余名日军砍倒大半,80余名日军因恐惧而投降。

不幸的是,就在抗战胜利前夕的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带着驱逐日寇和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率领新四军第4师再次奔赴豫东战场,在指挥河南夏邑八里庄战役时,被流弹击中,壮烈殉国。

德政丰碑

江苏省泗洪县半城镇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今天这个小镇繁荣昌盛,是远近闻名的水产和旅游胜地。彭雪枫将军就安葬在这个集洪泽湖秀美风光和独特资源于一体的地方。

1945年2月2日,淮北各界7000余人恭迎彭雪枫灵柩。从洪泽湖到半城,沿途数十千米,灵柩经过之处人们摆下桌子,上面放着两样东西——一碗清水、一面明镜。

这是淮北人民在用最高的礼节,赞颂彭雪枫将军一生清如水、明如镜。

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共同为他题写挽联:

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

千万里破碎河山,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今天,坐落在江苏省泗洪县占地126亩的雪枫墓园,庄严肃穆,建筑古朴典雅,树木郁郁苍苍,芳草依依,一年四季常青的松柏,象征着彭雪枫将军的精神万古长青。

还有那高高耸立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淮北解放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环塔立着烈士名录碑,上面镌刻着烈士的英名。

4353位烈士,他们与彭雪枫将军一起,昔日战斗在这里,今天永远守护两淮人民。

据雪枫墓园管理处主任樊德军介绍,现在墓园每年接待来园祭扫、瞻仰的参观者达15万人次。

当年,彭雪枫在山西太原担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时,因要为延安购买军需物资,他亲自经手巨额款项,却公私分明,账目清晰,分毫无取,为了党的事业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节约每一个铜板。

他结婚时,当师供给部发给他一件稍好的大衣时,彭雪枫也坚持退了回去。

江苏宿州市委机关报《拂晓报》的党员来了——50多名新老党员在这里悼念《拂晓报》创办人彭雪枫将军,在鲜艳的党旗下庄严宣誓。

共产党人好榜样——追记彭雪枫将军

彭雪枫在阵地前察看敌情

“逐鹿中原飞骏马,鸡鸣拂晓响黄钟。文工歌舞壮军旅,皓月晨光照雪枫。”这首诗描写的是彭雪枫“治军三宝”:拂晓剧团、《拂晓报》和骑兵团。当年,彭雪枫将军在国土沦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的日子里,创立《拂晓报》,用思想和文化的力量唤醒群众、武装群众,让贫穷困苦的人们即使面临强敌,在精神上也无比强大,树立坚定的抗战意志。

一些地方的普通群众、工人和学生也来了——他们来这里瞻仰这位爱民如子的将军,彭雪枫常把“离开老百姓的军队,就像鱼儿离开水一样,非干涸不可”挂在嘴边,时刻要求部队坚决当好“政府的卫兵、人民的护兵”。

有一年冬天,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在皖北涡阳县新兴集驻扎时,得知那里一直存在水患,于是带领军民奋战了1个多星期,挖了一条排水沟,并将这条沟命名为“新新沟”,让它造福当地百姓。

有一年的夏季,淮北地区大柳巷一带河水暴涨,围堤突然塌了一段,淮水倒灌、情况危急,彭雪枫知道后,立即带人前去抢救,与军民一起奋战6个小时,最终排除了险情。

在豫皖苏边区遭遇春荒的情况下,他毅然决定带头卖掉随他征战多年的心爱战马,换粮帮老百姓度过饥荒。根据地的老百姓送他“万民伞”,为他立“德政碑”,颂扬他的爱民之情,称新四军第4师为“天下文明第一军”。

历史不会忘记,彭雪枫将军精神丰碑永远屹立不倒。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