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隆寺(Horyu-ji)
地理位置:位于日本奈良生驹郡斑鸠町
建成时间:公元607年
建造者:圣德太子
历史轨迹:法隆寺,又称斑鸠寺。公元601年,圣德太子在斑鸠地区建立斑鸠宫,在其附近建立了法隆寺。公元643年,斑鸠宫被焚,法隆寺幸免无事。公元925年,西院的伽蓝大讲堂、钟楼被烧毁。1435年,南大门被烧毁。公元17世纪初,法隆寺得到修建与改建。1934年,“昭和大修理”,对金堂、五重塔等诸堂宇进行了修理。1949年,在修理解体工作中金堂发生火灾,金堂初层内部柱子和壁画被烧毁。1985年,修复工程结束。
日本的奈良,山明水秀,风景绮丽。而最让人流连眷恋的是那些古朴肃穆的佛教寺院。在奈良众多的寺庙中,又以建造久远、文物众多的法隆寺最为著名。
法隆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群,是日本佛教圣德宗总寺院。法隆寺由西院和东院组成。其中西院是法隆寺的中心伽蓝。东院是在圣德太子的住所——斑鸠宫的旧址上改建的。
南大门是法隆寺的正门,穿过南大门,是一片白沙铺就的道路,它一直通向法隆寺的入口中门。中门为飞鸟时代(7世纪)的建筑,双层歇山式建筑形式,飞檐、斗拱以及向外凸现的立柱均汇聚了飞鸟时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在中门左右有两尊日本最古老的金刚力士像。经过厚重的中门,就进入了法隆寺的主体建筑部分了。闻名遐迩的五重塔与金堂并立,北面是大讲堂,大讲堂东西配以钟楼和藏经楼。
雄伟庄严、双层歇山式建筑的金堂建于飞鸟时代,是安奉法隆寺本尊的圣殿,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在金堂对面就是著名的五重塔,它最下面的四面呈方形,塔中心的木柱托着塔顶的法轮和珠宝。建筑逐层向上收缩,第五层平面的大小只是第一层的一半,给人一种稳重、庄严的印象。
法隆寺内殿堂楼舍错落有致,集中了以飞鸟时代为主的历代建筑精华。法隆寺不但建筑精美,里面的收藏品也多为日本文化瑰宝。而百济观音像又为宝中之宝,作为日本佛教美术的代表性杰作而闻名世界,被供奉在1998年落成的大宝藏院百济观音堂内。整个雕塑风格轻松明快,与金堂的庄严肃穆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众多的观音像中可谓是另类极品,使很多瞻拜者为之倾倒,同时有关专家对其评价颇高,故而备受推崇。
法隆寺不但是日本精神故乡的千年象征,还一直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象征。在佛教交流方面,法隆寺成为了连接中日关系的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