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孟泰:孟泰仓库 钢铁长城

孟泰:孟泰仓库 钢铁长城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孟泰:孟泰仓库 钢铁长城

孟泰精神:

“挺身而出,誓与高炉共存亡。”

孟泰简介:

孟泰(1898·1967),男,汉族,河北省丰润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鞍山钢铁公司炼铁厂副厂长、工会副主席。

1948年,国民党政府撤退前,鞍钢遭到严重破坏。为迅速恢复生产,孟泰带领工友们夜以继日地搜寻器材,在他的带领下,鞍钢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献交器材运动。同时,他建立起了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将收集到的器材及时分类整理,使鞍钢最早恢复的3座高炉的配管材料没花国家一分钱,为鞍钢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勇于攻克技术难关。在苏联政府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轧辊,致使鞍钢面临着停产威胁的情况下,他组织了500多名技术积极分子开展了从炼铁、炼钢到铸钢的一条龙厂际协作联合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终于自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被誉为“为鞍钢谱写的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他自己设计制造成功的双层循环水使冷却热风炉燃烧筒提高寿命100倍。

在“文革”中,面对遭受严重破坏的鞍钢生产,他顶着各种压力,使鞍钢的生产秩序免于受到各种各样的冲击。在他担任鞍钢炼铁厂副厂长的8年中,被工人们称为“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干部”。1967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他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孟泰事迹(孟泰的故事):

一、苦干精神,“高炉卫士”

“高炉卫士”、劳动英雄,这是孟泰留给世人最鲜明的形象。当侵略者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并出动飞机狂轰滥炸时,他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日夜守护,誓与高炉共存亡。新中国第一个钢铁基地见证新中国工人的伟岸形象。

爱炉如命,爱厂如家。在修复高炉的那些日子里,他经常不回家,在最先开工的三座高炉点火的前前后后,他干脆住进炼铁厂,手拎大管钳没白天没黑夜地干。

二、钻研精神,“孟泰工作法”

孟泰的钻研精神与苦干精神同样有名。著名的“孟泰工作法”就是他多年来在高炉工作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套工作规律及操作技术。“一五”计划开始后,他以主人翁的姿态带领工友们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自制高炉风口,巧制“桥型抓”。除自己实现60多次重大技术革新外,还组织和带领了一大批劳动模范、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开展了大规模的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和技术攻关活动,为改造和建设鞍钢发挥了重要作用。

说起孟泰的钻研精神,女儿孟庆珍有着生动的记忆。1953年,孟泰第一个报名参加了鞍山市总工会开办的扫盲学习班,他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学员,也常常是第一个走进教室的学员。他付出了数倍于其他学员的努力,女儿经常笑他“又着魔了。”“来,考考爹。”见女儿走过来,孟泰自信地把识字课本往孟庆珍手里一塞。孟庆珍为父亲的精神所感动,她一方面自己努力学习,另一方面主动当起了父亲的“小家庭教师”。受同学的识字卡片的启发,她在父亲的识字课本上增添了不少小图案,蝴蝶、镰刀、轮船、高炉……有了女儿的帮助,孟泰学习的效率更高了。6个月后,他欣然领取了毕业证书,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张优秀学员奖状。

作为人民代表的孟泰,除了做好厂里的本职工作外,还要做许多社会工作。常常是在家里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有人来找,其中有工人、农民,也有机关干部、家庭妇女,反映情况、寻求帮助甚至喊冤告状……不管来的是什么人,也不管为什么事情,孟泰总是热情接待,认真倾听,只要力所能及,他总是有求必应。一生如一日,他就是这样勤恳无怨的,以自己的言行感动着周围每一颗身心,感动着社会,感动着他热爱的这个国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