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马海德:卫生先驱 国际战士

马海德:卫生先驱 国际战士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马海德:卫生先驱 国际战士

“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中国要在2000年基本消灭麻风病。”

马海德简介:

马海德(1910·1988)原名乔治·海德姆,男,出生于美国,原籍黎巴嫩,中共党员。生前系卫生部高级顾问,曾任中国麻风病防治协会会长、中国麻风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

马海德1933年毕业于日内瓦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他从美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革命,最初在上海从事医疗工作,随后参加上海国际友人组织的马列主义小组,协助我地下党开展工作。1936年经宋庆龄介绍到陕北,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直战斗在陕甘宁边区。解放战争时期,他随中共中央转战到西柏坡,他以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精湛的医术为解放区军民服务,并在对外交往中作出了卓越贡献,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称赞。1938年至1940年仅3年时间里,他就为陕北军民治病4万余人次。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马海德担任八路军总卫生部顾问。抗日战争胜利后,马海德留在中国,继续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1950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马海德加入中国国籍。马海德为我国上世纪60年代初防治麻风病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被国家卫生部授予“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荣誉称号。

马海德事迹:

一、建立麻风综合防治研究基地,控制麻风流行取得成功经验

上世纪60年代初期,马海德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消灭麻风病工作中去。麻风病在我国流行了几千年,人们对麻风病普遍存在着恐惧心理,对患者又存在歧视态度。当时,我国的基层防治力量相当薄弱,因此,要想控制乃至消灭麻风病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面对困难,马海德以大无畏的精神,勇挑重担,亲自带领研究室的人员拟定了以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和保护劳动力为目的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在马海德的主持下,分别在江苏省海安县和广东省潮安县成立了麻风病综合防治研究基地。他会同研究室的人员与当地防治人员一道先后在这两个县进行了长时期的现场防治研究。他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网的作用,注重社会防治,综合已有的有效技术措施,在患病率高的县控制麻风病的发生,并对此进行了研究工作,很快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这个经验被推广后,全国的麻风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明显下降,许多地区达到了控制或基本控制的指标。

为了引起全社会对麻风病人的重视,马海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提议把每年第一个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作为中国的麻风节。这一提议很快得到了人民政府的认可。

二、提出“中国在2000年基本消灭麻风病”的口号

马海德在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于1981年满怀信心地提出了:“中国要在2000年基本消灭麻风病”的奋斗目标,并得到卫生部的支持。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马海德认为不能再沿用欧美国家19世纪建立麻风村、麻风病院的老办法,而应根据中国国情,大胆闯出一条防治麻风病的新路子来。他尊重科学,强调防治麻风病应由住院隔离治疗转变为社会防治;由单一药物治疗转变为多种化学药物联合治疗;由单纯的治疗转变为治疗与康复并重;由专业队伍孤军作战转变为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作战的“四个转变”的作法。他还积极开展中外医学界的合作与交流,争取国际上的广泛援助。1985年,经他不懈的努力,在广州成立了中国麻风病防治协会、中国麻风病福利基金会和中国麻风病防治研究中心,并在中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麻风病学术交流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