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拒开“后门”的故事

苏轼拒开“后门”的故事

苏轼拒开“后门”的故事

北宋中期,苏轼与兄弟苏辙均在朝中做官,前来“走后门”的人络绎不绝,令他们二人不胜其烦。

一次,苏辙的一个朋友来到苏府,想让苏辙帮他谋个差事。苏辙躲着不见,这个人便向苏轼求助。

苏轼没有办法,就让他进了屋子。苏轼不提找差事的问题,却给他讲起了故事:“传说有一个穷得一无所有的人去盗墓。挖开第一个墓,只见里面躺着一个光着身子的古人,嘴里还念念有词,‘你没听说过汉朝杨王子孙轻财傲世,下葬时连衣服都不穿吗?我自己光着身子,还能拿什么接济你呢?’”

求职者听得津津有味,于是苏轼继续讲下去:“穷汉又凿开第二个墓,墓中是个帝王,他很和气地说,‘我是汉文帝,早已立下遗诏,墓中不入金玉之物,你还是到别处去吧!’”苏轼讲到这里哈哈大笑,求职者似乎明白了苏轼讲这个故事的用意,脸上不觉有些发烧。

苏轼又讲了起来:“穷汉气得没办法,又去找墓。他发现有两座连在一起的墓,便首先凿开右边的墓,只见一个羸弱的身影走了过来,对他说,‘我是伯夷,早年饿死在首阳山下,我怎么能满足你的要求呢?’穷汉只得去挖右边的墓,伯夷劝道,那里住着我的兄弟叔齐,他状况和我差不多,我看你是白费力气。”

听到这里,求职者彻底明白了苏轼的用意,以有急事为由匆匆地离开了苏府。

小故事大道理

苏轼用的是“指桑骂槐”,作为一种计谋,它是通过借题发挥的办法,表明自己的立场,曲折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人处世,如灵活变通地运用“指桑骂槐”之法,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