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深处为什么会冒出黑烟?海底“浓烟”之谜
1979年3月,美国海洋学家巴勒带领一批科学家对墨西哥西面北纬21度的太平洋进行了一次水下考察。当科学家们乘坐的深水潜艇“阿尔文”号渐渐接近海底时,透过潜艇的舷窗,他们看到了浓雾弥漫下的一根根高达六七米的粗大的烟囱般的石柱顶口喷发出滚滚浓烟。“阿尔文”号向“浓烟”靠近,并将温度探测器伸进“浓烟”中。一看测试结果,科学家们不禁吓了一跳:原来这里的温度竟高达近千摄氏度,经过仔细观察,他们发现“浓烟”原来是一种金属热液“喷泉”,当它遇到寒冷的海水时,便立刻凝结出铜、铁、锌等硫化物,并沉淀在“烟囱”的周围,堆成小丘。他们还注意到,在这些温度很高的喷口周围,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生存环境,这里就像是沙漠中的绿洲,生活着许多贝类、蠕虫类和其他的动物群落。
巴勒等人的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兴趣。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奥温认为,这种海底“喷泉”可能与地球气候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奥温在研究了从东太平洋海底获取的沉积物和岩样以后,发现在2000~5000万年前的沉积物中,铁的含量为现在的5~10倍,钙的含量则为现在的3倍。为什么沉积物中钙、铁等的含量这样高?奥温认为这可能与海底喷泉活动的增强有关。
据此,奥温又进一步认为,当海底喷泉活动增强时,所喷出的物质与海水中的硫酸氢钙发生反应,析出二氧化碳。已知现在的海底喷泉提供给大气的二氧化碳,占大气中二氧化碳自然来源的14%~22%。因此,当钙的析出量为现在的3倍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必将大大增加,估计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倍左右。众所周知,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将会产生明显的温室效应,从而使全球的气温普遍升高,以至极地也出现温暖的气候。
据了解,海底的喷泉提供了大气中14%至22%的二氧化碳的天然来源。因此,当钙的吸收量增加两倍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就会急剧增加。估计是这个数字的两倍。众所周知,二氧化碳的增加将产生严重的温室效应,导致地球普遍变暖,甚至极地地区气候变暖。现在,北冰洋的科学家们发现了喷出400摄氏度的温泉,类似于海底的黑色烟囱和海底的热泉。他们发现了新的奇怪的和有弹性的微生物生命形式,它们栖息在这些动物群落中,利用地球内部的黄金和其他矿物能量来维持生命。
研究表明,黑色烟囱喷出的热液喷口富含硫化氢。这样的环境会吸引大量的细菌,导致硫化氢与氧气相互作用,产生能量和有机物,形成化学自然现象。 这种细菌会吸引心律失常,或无颈椎动物与细菌共生。以氧化氢为生计来源,形成了以化学专有细菌为主要生产者的生态系统,从而维持了海底喷泉生命的延续和循环。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可能起源于海底的喷泉。这些没有阳光的生物,可能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
在海底“浓烟”中还隐藏着什么秘密呢?对于科学家们新的发现,人们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