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的意思是什么
《论语》开篇后第一句涉及勤俭节约的话是,要求国家“节用而爱人”,要求国家审慎使用财富,爱惜官吏百姓的人力。《论语·学而》篇第十则,是负责的两个弟子的对话,说孔夫子“温良恭俭让”,又提到了“俭”这一重要的美德。
第十四则,夫子又训诫学生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这与今天大学按论文评级别涨工资的思想是截然不同的,其核心还是勤俭两字。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论语》可谓地球上第一篇教人“贫穷不可耻,富贵未必可贵”这样高尚精神的文字,而在孔子之后的两千多年中,这种精神一直指导着中国世俗社会的每个层面。
怎样理解勤俭节约
儒家提倡勤俭节约的精神,被人们认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中华民族历来倡导勤俭节约,孔子把“俭”和“温良恭让”一同列为基本的道德准则。
国与家的存在发展以及繁荣都存在相同或相近的规律。奢靡、奢侈、奢华都是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道路上的巨大障碍,都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严重阻力。如果不能彻底的消灭奢靡、奢侈、奢华,都将失去一切美丽构想。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是唐代李商隐在《咏史》中对前朝历史进行非常精确的概括和总结,同样适用于当代以及未来万世。
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而且要祖祖辈辈地发扬光大,只有勤俭,才能成为光荣之家;只有节约,才能成为富裕之家。否则光荣与富裕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怎样厉行勤俭节约
一、节约来之勤俭,应该具有时代观念。
一旦养成良好的节约风尚,就表现在每时每刻的一言一行中。洗脸,再也不会水流哗哗了,洗好脸的水再洗衣服。电灯,走到哪儿开到哪儿,离开哪儿就关到哪儿,再也不是长明灯了;用水用电明显地节约得多了。一旦节约的思想生了根,幸福家庭就有了基础。
二、节约形成共识,应该突出时代特征。
个人节约是有限的,全家节约了潜力就是巨大的。众所周知,节约与勤俭是一对双胞胎。勤俭就不能大手大脚,节约也就不能铺张浪费。勤俭节约是传家宝,只要教育得法,传家宝就丢不了。
三、节约促进和谐,应该展示时代风采。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了,社会也就会减少矛盾,在和谐的路上会越走越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每个家庭必须做到的,也是每一位家庭成员必备的素质。以勤俭节约为荣,那么就以铺张浪费为耻。
总而言之,不管时代怎么变化,不管生活怎么变化,勤俭节约的观念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持之以恒,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