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故事:黄花岗烈士林觉民

林觉民简介:“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侯人。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中国名人故事:黄花岗烈士林觉民

辛亥革命前夜,涌现出众多为推翻晚清专制统治而献身的英雄人物。他们在敌人面前刚烈果决、宁死不屈,而他们对亲人、爱人,内心却充满了无限深情。黄花岗烈士林觉民便是一个集侠骨柔肠于一身的铁血男儿。

林觉民是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他的檄文《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小说《莫邪国之犯人》、译作《六国宪法论》都显示出他不凡的才气。

他13岁那年,奉父命参加科举中的童生考试。他提笔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字,便大步走出考场。从此他与科举决裂,进入福建高等学堂,接受新式教育。他20岁的时候东渡日本留学,除了会讲流利的日语之外,他还懂得英语和德语。留学期间他加入了同盟会,开始从事反清革命活动。

1911年初,孙中山、黄兴等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林觉民往返香港与福建,积极发展成员,筹备起义经费,准备从香港往广州运输炸药。革命初期,胜利的希望还很渺茫,投身革命,就要有时刻准备牺牲的觉悟。为了革命事业,林觉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而难的是怎样和家人诀别。4月24日夜,林觉民含泪给他的妻子陈意映写下感人至深的《与妻书》。他写道:“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林觉民留给妻子最后的爱情告白,被誉为“革命党人的一篇至高尚纯洁的情书”。

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林觉民等120名革命志士向广州总督署发起进攻。战斗中,林觉民不幸腰部中弹被俘。他在公堂上慷慨陈词,纵论世界格局,历数清廷的腐败,宣扬民主自由思想。主判官李准竟准许去掉林觉民的镣铐,并让出座位给他坐。

两广总督张鸣歧也在一旁说:“可惜了,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算奇男子呀!”但张鸣歧又执意杀掉林觉民,他说:“这么优秀的人才留下来,革命党必定如虎添翼。”

中国名人故事:黄花岗烈士林觉民

林觉民、陈意映与家人合影

林觉民最终被清政府杀害,葬于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响应,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

黄花岗烈士殉难的第二年,孙中山先生亲自主持了黄花岗起义公祭大典,并在祭文中写道:“寂寂黄花,离离宿草,出师未捷,埋恨千古”,流露出无限的悲怆之情。

【博闻馆】科举制是怎样结束的?

我国的科举制度是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吏。科举从隋朝开始,唐朝以后体制更加完备。它为底层民众通过读书上升到统治阶层提供了一条出路,对于社会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到了明清时期,统治者对民众的思想禁锢越来越严,科举考试要求考生必须作八股文,内容限定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到了近代,科举制已经成为中国思想、教育的重大阻碍。大批优秀人才放弃科举之路,怀着“科学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革命救国”的理想,纷纷走出国门,到日本或欧美接受新式教育,认识外面的世界。

1905年,清廷最终宣布废除科举制度,设立新式学堂,中国的现代教育开始启动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