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故事:辛弃疾铁血传奇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北方金朝的完颜亮再次挥师南侵,百姓忍无可忍,纷纷揭竿而起。济南人耿京率先在山东树起了抗金大旗,逐渐发展成为黄河两岸起义队伍中最大的一支。

中国名人故事:辛弃疾铁血传奇

一天,一员小将带着一支人马投奔到耿京的麾下,他就是济南府历城县文武兼备的辛弃疾。为了收复失地,为了黎民百姓的安定,年仅22岁的辛弃疾在家乡组织了两千多人的起义队伍前来投奔耿京。因为他文武双全,耿京把他当作左膀右臂,破格重用,让他掌管起义军的大印,兼做军事参谋。

一天,辛弃疾向耿京介绍说,在泰山灵岩寺还有一支人马。首领是个出家的和尚,名叫义端,也是个能文能武的人。耿京听了非常高兴,就让辛弃疾请义端加入了义军。

可是,辛弃疾却没有想到,义端其实是个心怀叵测的恶僧。一天夜里,他偷走了义军的大印,然后带着几名亲信连夜投奔敌营。天亮的时候,辛弃疾发现义军大印不翼而飞,义端和他的亲信人马也不见了,就知道是义端干的。辛弃疾急忙向耿京报告,耿京勃然大怒,要把引狼入室的辛弃疾就地正法。

辛弃疾说:“耿将军,辛某有罪,理当受罚。请将军给我两天时间,让我把义端这个叛徒抓回来。如果两日之内我不能把义端抓回,任凭将军发落!”

耿京说:“好吧!就给你一次立功赎罪的机会!”

辛弃疾估计义端带走大印一定是去投奔最近的金营,于是带着几个兄弟快马加鞭追了上去。义端等人正跑得人困马乏,离金营只在咫尺之间时,辛弃疾的人马及时赶到了。

经过一场殊死搏斗,辛弃疾手起刀落把义端砍翻在地,夺回大印,割下人头拴在马脖子下,回到了耿京的大营。

中国名人故事:辛弃疾铁血传奇

辛弃疾手迹《去国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是辛弃疾仅见的墨迹珍品。

耿京闻报急忙迎出帐外,拉住辛弃疾的手说:“好兄弟,是我错怪你了!”从此之后,他对辛弃疾更加器重,视为亲兄弟一般。

后来耿京领导的起义失败,自己也被叛徒张安国杀害,辛弃疾活捉了张安国,押至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可惜南宋朝廷偏安于东南一隅,没有收复失地的打算。辛弃疾曾写奏章策划收复中原,还亲自创建了一支飞虎军,可是,他的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光复故国的抱负得不到伸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却成就了他词作的独特风格——稼轩体(辛弃疾号稼轩居士)。

【博闻馆】辛弃疾的《破阵子》

前面我们讲的辛弃疾是个少年英雄,而我们知道他还是继苏轼之后的又一位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他能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和他早年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我们来欣赏他的一首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是写给他志同道合的好友陈亮的,抒写了他魂牵梦系、终生不变的收复中原的理想,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他在深夜酒醉之时,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灯火,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曾经辉煌的胜利场景时时在眼前浮现。在苟安卖国的统治集团的压制下,他却只能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