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故事:七窍通六窍——一窍不通

歇后语故事:七窍通六窍——一窍不通插图

七窍通六窍——一窍不通歇后语故事的来历

商朝时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大臣叫比干,他是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商纣王的叔父。当时,纣王宠爱妃子妲己,一天到晚只顾寻欢作乐,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而且还在妲己的挑拨下杀了很多忠臣和无辜百姓。忠心耿耿的比干对这种情形十分担忧,于是就劝说纣王不要沉迷于酒色,不要乱杀忠臣。

妲己和纣王听了比干的话都很不高兴。妲己于是出了个坏主意,她告诉纣王:“我听说平常人的心有五窍,而圣人的心却是有七个窍的。比干自称为圣人,我们不妨剖开他的心,看看是否真的有七窍?”纣王听信了妲己的话,立刻下令赐比干剖胸而死,然后挖出心来看,发现果真有七个窍。

于是,人们后来就把心是否有七窍作为衡量某人是否为圣人或者贤者的标准。

后来,有一个财主生了一个愚笨的儿子。无奈,财主只好花大价钱请了一位名师专教儿子念书,期望增加他的才智。但是财主的儿子平日里只知道吃喝玩乐,根本读不进去书。

一年过去了,财主向教书先生询问儿子的学习情况。教书先生本想如实相告,却又担心财主听完后会克扣自己的薪酬,于是便婉转地答道:“令郎七窍已通了六窍!”财主听教书先生这么说,以为儿子大有长进,非常高兴,不仅如数付给了教书先生一年的薪酬,而且还赏了他一笔银子。

过年期间,财主家里少不了有客人往来拜年,财主便乘机在客人面前夸赞儿子的长进,并引用名师的话对客人说:“先生说我的儿子现在七窍已经通了六窍,都快赶上比干那么聪明了!”一位聪明人听出了名师这句话里的弦外之音——七窍通六窍,那岂不是“一窍不通”吗?

后来,大家就把这位名师的话演化成“七窍通六窍——一窍不通”这条歇后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愚蠢或是很糊涂。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