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陶渊明的高风亮节不仅在历史长河中隽永,也是一代代后生学习的榜样。而他关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更是被后人传颂。下文是相关的故事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大诗人陶渊明是东晋名将陶侃的后代。他为人清正廉洁,不肯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也看不惯文臣武将的勾心斗角。

他曾在彭泽县(在今江西省)当县令。县令的官俸只有五斗米,但因为没有什么官场应酬,一有空就能躲进书房,吟诗为文。他觉得日子还比较快乐。

年底,郡里派了一名督邮到彭泽视察。陶渊明正在书房吟诗,小吏的报告让他雅兴全无,他很不情愿她站起来。小吏见县令身着便服,吃惊地说:“大人,督邮来了,您应该换上官服去见他,怎能穿便服去呢?”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陶渊明历来瞧不起那些仗势欺人的督郎,小吏一句话,让他火从心起:“我陶渊明决不为五斗米折腰!”

后来他果然鹪印归田。在彭泽县令职位上仅仅干了八十多天,就回到家乡。他还写了一篇《归去来辞》,表明心迹。

陶渊明晚年居住在乡间,他下田劳作,饮酒赋诗,与清风明月做伴,过着悠闲而充实的生活。

出处:《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气节为代价。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文。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一个想靠打赏致富的小编。

给TA打赏
共0人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历史故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意思是什么

    2024-8-19 16:52:40

    历史故事

    罄竹难书是什么意思?

    2024-8-19 16:58:5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a href="https://docs.qq.com/sheet/DYVVtQVJsZ0pkVWxu?no_promotion=1&tab=kj4u98">儿童英语资源</a>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