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晦之计是什么意思?典出何处?

韬晦之计是什么意思?典出何处?

韬晦之计的典故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发生在刘备与曹操之间的“青梅煮酒论英雄”之前,相关人物分别为董承、刘备和曹操。相关故事如下:

董承带着汉献帝的衣带诏去见刘备,希望他能与自己一起铲除刘备。刘备虽然答应了董承,但心中依然非常恐惧,担心被曹操暗害。于是,刘备便亲自在府第的后花园种菜。这件事情也很快被曹操得知,曹操派许褚上门邀请刘备到自己的府中一聚,之后便有了“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以后,刘备在后花园种菜的真实意图,叫做“韬晦之计”,意为故意不展露才华,收敛锋芒,使别人不注意自己。

韬晦之计是什么意思?典出何处?

按照史料的记载,刘备在被吕布赶出徐州后,无路可走,只好投靠了曹操。曹操歼灭吕布后,晋升刘备为左将军,将其控制在许昌。据《三国志·先主传》载:“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

韬晦之计是什么意思?典出何处?

刘备又是如何逃出曹操的控制回到徐州的呢?史料中有两个不同的记载。一个出自《三国志·武帝纪》:“术欲从下邳北过,公遣刘备、朱灵要之。会术病死。程昱、郭嘉闻公遣备,言于公曰:‘刘备不可纵。’公悔,追之不及。备之未东也,阴与董承等谋反,至下邳,遂杀徐州刺史车冑,举兵屯沛。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从这个记载来看,刘备是得到曹操的允许后光明正大离开许昌的。

韬晦之计是什么意思?典出何处?

不过,在另外的一个记载中,刘备离开许昌的方式就要特别的多了。这个记载出自胡冲所撰的《吴历》:“曹公数遣亲近密觇诸将有宾客酒食者,辄因事害之。备时闭门,将人种芜菁,曹公使人闚门。既去,备谓张飞、关羽曰:‘吾岂种菜者乎?曹公必有疑意,不可复留。’其夜开后栅,与飞等轻骑俱去,所得赐遗衣服,悉封留之,乃往小沛收合兵众。”

从这个记载来看,刘备的离开是因为担心自己使出的种菜计策被曹操识破,慌慌张张溜走的。这两个记载区别很大,不知各位读者认为哪一个才是真的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历史故事

“名不正,言不顺”出自哪里?

2024-8-19 8:50:22

历史故事

横行无忌什么意思?语出何处?

2024-8-19 8:56:3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