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中的太行、王屋二山真的存在吗?(愚公移山的故事)

愚公移山》中的太行、王屋二山真的存在吗?

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愚公这个人,我们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但是《愚公移山》中的太行和王屋二山确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山脉。

太行山耸立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市)间。它北起北京西山,南达豫北黄河北崖,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绵延四百余公里,为山西东部、东南部与河北、河南两省的天然界山。太行山脉是我国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之一,它的东边是华北大平原,西边是黄土高原。太行山地受拒马河、滹沱(Hūtuó)河、漳河、沁河等河水的切割,形成横段面山谷,当地人称其为“陉”,古代就有“太行八陉”的说法。这八陉分别是军都陉、薄阳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和帜关陉。八陉为横穿太行山东西的交通要道,由于八陉地理位置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古代晋、冀、豫三省相互往来的八条咽喉通道。楚汉争霸期间韩信的“背水一战”,就发生在井陉,这场战役的胜利也直接扭转了北方战场的形势。

王屋山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济源市,东依太行,西接中条,北连太岳,南临黄河,是中国九大古代名山之一,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王屋山相传为轩辕氏黄帝祈天之所,名为“天坛”。千百年来,王屋山已成为道家人物采药炼丹,修身养性之地,它还以其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来此寻幽探胜、陶冶情操。

虽然《愚公移山》只是一个传说,但是愚公的精神是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精神的体现,它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自强不息,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愚公移山》中的太行、王屋二山真的存在吗?(愚公移山的故事)

图为国画大师徐悲鸿所绘《愚公移山》,这幅画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画家以愚公移山的故事和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了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努力争取胜利。

愚公移山的故事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有七百里,高达万丈,本来位于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部。

山北有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他家住在山的正对面。他感到山北交通阻塞,来回得绕道儿,很不方便,就将全家人召集在一起商量说:“我和你们一起用全力把这两座大山搬掉,开辟一条通往豫州南部、直达汉水的大道,能行吗?”全家人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

只有他的妻子表示怀疑,对他说:“凭您这点力气,连魁父那样的小山也平不了,又怎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平掉呢?再说,挖出来的泥土、石块,又往哪里放呢?”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石块,一部分扔到渤海的边上,一部分扔到隐土的北面去。”

于是,愚公就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3个人,凿石头,挖土块,用畚箕和箩筐把泥土石块运到渤海边上去。他的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一个遗腹子,才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来帮忙。他们从冬天到夏天,才能往返运一次。

河曲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他见愚公率子孙挖山不止,便来取笑并劝阻愚公说:“你真是太愚蠢了,像你这样大把年纪,这么点力气,恐怕连山上的一根茅草也拔不动,还能把这些泥土石块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尽的啊!可山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少一点,何愁挖不平呢!”河曲智叟被说得没话可说了。

山神听到愚公的这番话,害怕愚公再不停地挖下去,就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报告了天帝。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动,就派大力士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起这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从冀州的南部到汉水的南岸,便没有高山阻隔了。

点评:《愚公移山》是一篇古老的神话色彩比较浓厚的民间寓言,最早记载于《列子·汤问》。这里发表的是白话译文。

《愚公移山》的故事,阐明了一个真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要依靠群众,大家齐心合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愚公移山精神,贵在持之以恒。它同夸父追日、精卫填海、铁杵磨成针一样,都是传统的中国精神。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数千年来,这种精神,一直鼓舞着中国人努力地改造着中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