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描写劳动的古诗,构思独特,技法高超

华夏儿女是勤劳的民族,劳动让浩瀚的荒原变成千亩的良田,劳动让曾经的险滩恶水变成青山绿水,劳动让万丈高楼平地起,幸福的生活甜似蜜。

我们爱劳动,劳动让我们更加健壮,劳动使我们懂得分享,劳动令我们对未来有无限向往。从钻木取火开始,劳动点燃永恒,从原始森林起步,让人类上升到文明的高度。诗人们喜欢描写劳动者,赞美他们的善良无私,歌颂他们的强壮体魄。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写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辛勤劳动换来的丰收果实让人欣喜。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也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作者虽然自食其力、劳动辛苦,却怡然自得。下面精选十首描写劳动的古诗,构思独特,技法高超。

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开篇通过“一粒粟、万颗子”的描写,形象地展现出丰收的场景,也赞美了劳动者的勤劳和艰辛,表达了诗人的崇敬之情。

后两句开始转折,普天之下不见荒废的田亩,可是农民们劳累了一年,却依然要忍饥挨饿,实在令人感到辛酸。作者用如此强烈的对比手法,很容易激发读者的同情。

贫女(节选)

唐·秦韬玉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首诗生动地刻画出一位贫女的形象,她出身蓬门、家境贫寒,即使具有美貌,却无人欣赏,更因为无人为媒,使得她无法遇到心仪之人。

她每日为他人制作嫁衣,心中必然渴望幸福生活。作者通过一个侧面,描写了封建社会中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愤懑和不平,也委婉地表达出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喊。

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作者通过描写一位蚕妇卖丝的经历,抒写了她受到的极大刺激,委婉地表达出作者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诗人在文中没有发表半句议论,只是用心地刻画出蚕妇的形象,就让人们思考为何她整天忙碌,自己却无法穿上美丽的新衣,从而促使人们进一步考察更深层次的问题。

全文立意深刻,构思精妙,彰显出作者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底蕴。

农家望晴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农,久久站立在麦场高处,他听说秦地如果刮风,天上就会下雨,那么麦场上的谷子就会淋雨,心中便开始惴惴不安。

于是他就痴痴地询问老天爷,西风你何时才回去呀?为了得到好的收成,老人急切地盼望乌云散去、阳光灿烂。全文想象丰富,又极其感人。

渔家

清代 郑燮

卖得鲜鱼二百钱,籴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船家拎着自己一天下来辛苦捕获的鲜鱼,到集市上卖了二百文钱,然后又买了米粮,回到船只停泊的地方,找了一些芦苇开始做饭。

可是芦苇却是湿漉漉的,无法点着,船家只好先将其放在柳枝低垂的古岸边晒干。读者或许还在惦记着船家的生活,全文到此却突然结束,非常耐人寻味。

作者采用白描写法,生动地刻画出渔民们的一个生活片断,令人想象出他们艰辛的劳动!

陶者

宋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作者首先以“门前土”与“无片瓦”的意象,表达出劳动者虽然辛勤付出,却难以得到回报,更感受不到幸福和快乐。

接下来又运用了对比手法,那些“十指不沾泥”的富贵人家却居住“鳞鳞大厦”,令人深感社会的不公,却又无可奈何。

全文环环相扣、朴实无华,表达了作者对陶者的同情,也令人懂得眼下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田上

唐 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多日不见雨水,昨夜忽然下了一场春雨,滋润了干渴的大地,也让百姓们感到极其惊喜。他们赶紧起身,披着蓑衣冒着雨,下田抢种。等到人和牛都已筋疲力尽,却还未到拂晓时分。

这首诗描绘了农家劳动的一个画面,抒写了春雨贵如油的道理,也由衷地赞美了乡亲们不畏风雨、辛勤劳动的生动场景,令人非常感动。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采菱辛苦废犁锄, 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 近来湖面亦收租。

女主因为无田可耕,犁锄也废弃不用。为了生计,她只好在水上采菱,由于非常辛苦,十指都流了许多殷红的血。时间久了,面容消瘦枯黄,看起来似人似鬼。

可是当她辛苦地采收了一些菱角后,那些小吏却催逼紧迫,原来就连湖面也要开始收取租税。全诗通过描写采菱女的不幸遭遇,反映了封建官僚对普通百姓的压榨,也寄寓了作者的同情。

田家

唐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一家老小开支很大,为了解决吃穿问题,儿子在山下开荒,父亲又在山上耕田,他们希望多多耕作,可以改善家庭的生活。他们辛苦地劳作,汗水不停地流淌,心里却充满了期待​。

终于看到了庄稼开始茁壮成长,父子俩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可是​六月的季节,稻谷还没有开始抽穗,而官家却已经修建好了收税仓库,就等着开始征税了。短短二十个字,文字凝练,取材也具有典型性,反映出古代封建社会农村生活的一个缩影。

浔溪棹歌

清 董恂

米凭转斗接青黄,加一钱多幸已偿。

二月新丝五月谷,为谁辛苦为谁忙?

青黄不接的时候,那些地主和商湖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经常用大斗换小斗,购买同样数量的粮食,就要比以前的价格多出一倍多,让乡亲们叫苦不迭。那些提前预定的人虽然感到幸运,可是等到家里的余粮都吃完了,还是要去购买高价的粮食。

二月还未开始养蚕,新丝就成了抵债之物;五月谷未成熟,新谷又不得不忍痛卖出。这样的生活实在难以忍受,可是那些乡亲们又能怎么办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