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之楚文言文翻译(苏秦之楚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苏秦之楚文言文翻译(苏秦之楚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苏秦①之②楚,三日乃③得见乎王。谈卒④,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⑤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⑥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⑦玉,薪贵于桂,谒者⑧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⑨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⑩矣。”

  苏秦:战国时的外交家,主张合纵抗秦。之:到......去。乃:才。卒:完毕。乃:刚刚。曾(zēng):竟然。于:比。谒者:负责传达、通报的人员。因:依靠,凭借。闻命:指接受命令或教导。

苏秦到楚国去,过了三天才见到楚王。交谈结束后,苏秦向楚王告别要离开楚国。楚王说:“我听先生的指教就好像听到了古代先贤的教诲。现在先生刚刚不远千里地来见我,竟然不愿意留下来,我想知道您离开的原因。”苏秦回答说:“楚国的粮食比玉还贵,柴草比桂木还贵,见负责通报的人难得如同见鬼,见大王难得如同见天帝。现在要我吃玉一样贵的食物,烧桂木一样贵的柴火,通过像鬼一样的通报人员见天帝一样的大王。”楚王说:“请先生到馆舍休息,我接受您的教导了。”

  苏秦之楚文言文翻译(苏秦之楚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苏秦之楚文言文翻译(苏秦之楚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说“乎”:“乎”在文言文中常用作语气助词,如《论语》:“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呢”。如《赤壁之战》:“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吧”。如《师说》:“其皆出于此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如《捕蛇者说》:“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如《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乎”还可以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如上文中的“三日乃得见乎王”,即“三日乃得见于王”。又如,《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苏秦:(?—前284年),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苏秦之楚文言文翻译(苏秦之楚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早年投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后刻苦攻读《阴符》,游说列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联盟解散后,自燕至齐,被齐国众大夫因争宠而刺杀。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

  苏秦之楚文言文翻译(苏秦之楚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苏秦作为战国时著名的说客,没有因为无法得见楚王而心灰意冷,也没有因见到楚王而得意忘形。苏秦已经揣摩到楚王的心理,以退为进,马上辞行,从而让楚王十分迫切地想听到他的说辞,并把他奉为上宾。由此可见苏秦游说能力之强,心理素质之高,最终能佩六国相印也绝非偶然。

  在与别人沟通交流时,还是有很多技巧的,要事先了解对方的特点,因人施言,从对方的言辞中捕捉到有利信息,对话题进行引导,从而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故事语录

描写夏天景物的诗句有哪些(夏天的诗句大全)

2023-3-8 9:27:40

故事语录

老子的名言名句有哪些(老子经典语录分享)

2023-3-8 9:28:09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