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翻译(华歆与王朗的启示)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翻译(华歆与王朗的启示)

  华歆、王朗①俱②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③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④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⑤,宁可⑥以急相弃邪?”遂携拯⑦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华歆、王朗:均为汉末至三国时期人。俱:一同。辄(zhé):就。何为:为什么,何故。纳其自托:接受了他的托身的请求,此指同意他乘船。宁可:难道能够。拯:救。

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逃难。有一个人想要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就表示很为难。王朗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贼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我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种情况。既然已经同意他乘船,难道能够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带着所救的这个人。世上的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翻译(华歆与王朗的启示)

  说“辄”:“辄”的本义是“车箱左右板上端向外翻出的部分”,亦称“车耳”。

  “辄”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指“立即”、“就”。如上文“歆辄难之”。又如,《醉翁亭记》:“饮少辄醉”,成语“浅尝辄止”。指“总是”、“每次”。如“每夜辄守之”,意思是“每天晚上总是守护着它”。指“独断专行”、“专权”。如《刘弘传》:“甘受专辄之罪”。又如,“辄代”指“擅自替代”。

华歆,字子鱼;王朗,字景兴,二人均是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

  关于二人,史书中有以下事迹记载。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翻译(华歆与王朗的启示)

  管宁、华歆割席分坐

  管宁和华歆原本是好友。刚开始,两人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就像看到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瞥见管宁的脸色,于是又扔了金子离开。

  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像往常一样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出自《世说新语·德行》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翻译(华歆与王朗的启示)

  王朗保全亲友

  王朗少年时与沛国名士刘阳交好。刘阳担任莒令,三十岁就去世了,所以后世很少听过他的消息。当初,刘阳认为汉室渐渐衰落,知道曹操有雄才,惧怕他对汉室不利,想要除掉他但未成功。

  等到曹操掌权后,就下令寻找他的儿子。刘阳的儿子惶恐而窘迫,无处可逃。刘阳的亲友、故交虽然多,但是没有人敢帮助匿藏他。

  王朗于是就收留刘阳的儿子数年,等到从会稽返回朝廷,又数次开解曹操。很久以后曹操终于赦免了刘阳的儿子,刘阳的家人于是得以保全。

  ——出自裴松之注《三国志·魏书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

  只通过一件事情,就对一个人做出判断,有时是有失偏颇的,但是也说明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可以恶小而为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翻译(华歆与王朗的启示)

  王朗一开始乐于助人,但是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言而无信,背信弃义;而华歆则不轻易承诺,一旦答应就一诺千金,不离不弃。就上文中的这件事而言,二人高下,不言而喻。

  古人云:“言必信,行必果。”诚是为人之本,信乃立身之道,做人诚信与否,是一个人品德和人格的体现。切不可只将仁义道德挂在嘴边,却经受不住利益的诱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故事语录

我的爸爸作文400字大全(我爱我的爸爸优秀作文)

2023-3-6 11:41:48

故事语录

女娲补天中国经典神话故事大全(女娲补天故事全文)

2023-3-6 11:42:15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