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故事:不畏强权的陶渊明

陶渊明名人档案

陶渊明,东晋文学家、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为江州祭酒、镇江参军,后任彭泽令。因不满当时官员的腐败而辞官,归隐田园,至死不仕。其作品以《归去来兮辞》《饮酒》《桃花源记》《咏荆轲》《读〈山海经〉》等为代表,今存《陶渊明集》。

中国名人故事:不畏强权的陶渊明

名家名言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

名人故事:不畏强权的陶渊明

陶渊明到彭泽出任县令的时候,很想真正为老百姓做些实事。

他的叔父陶逵深知这个侄儿的耿直脾气,怕他这个官又当不长,于是在他上任前特意开导他:“彭泽县的政务早就混乱不堪了,那里已经十多年没有认真清查户口了,前几任地方官员都像现在大多数官员一样,不会深察民情,不去做实事。有些麻烦是我们惹不起的,这当中牵扯到多少当地大户的利益,其中的利害关系谁不清楚谁倒霉。你到那儿以后,一定要谨慎从事,千万不要操之过急。我知道你是想有所作为的,可是现在不是大环境不允许吗?一切要从长计议。切记!切记!”

面对叔父的谆谆教诲,陶渊明陷入了深思:现在从上面当官的到下面主事的衙役,大家都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事态度,只能对软弱的老百姓敲骨取髓,自己真的也要去做这样的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陶渊明一到任,就开始认真地翻看彭泽县的卷宗,他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彭泽县是个人口大县,也应该是个税收大县,可是却收不上税,百姓也反对交税。他把彭泽县的师爷请到了自己的内堂,开始细细询问彭泽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为什么大家会如此反对交税。

师爷看这位新到的县令不但一点官架子也没有,还对自己这么尊重,于是开诚布公地说道:“彭泽县每年每个成年男子都要收地租米五石,这样的税赋实在是太重了,有些土地很贫瘠,根本收不了多少粮食。这样,人们宁可不种也不愿承担地税。还有,老爷你知道,这种地是要看天要收成的。这几年彭泽县气候不正常,不是旱就是涝,辛苦一年下来别说家有余粮了,打下来的粮食连交税都不够。为了逃税,人们只得隐匿人口,这才导致了管理混乱,尤其是一些大户人家明明地多人多,更是隐瞒不报,这样官税更加收不上来。最后衙门只能把欠缺的那部分平摊到普通老百姓头上。您说,这彭泽县能不乱吗?”

经过走访,陶渊明把这里的情况总算了解得一清二楚了,他决定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查户口,从源头抓起。他要改变现状。

陶渊明认为天下混乱不堪,自己身单力薄是无力扭转了,但是在这个小小的彭泽县,至少自己还有能力使它发生一些变化。所以,他带人细细调查,经过明察暗访,掌握了很多实际的数据。下一步就是户主的配合确认。比如说城北的何泰,明明调查的结果是家有良田数百顷,家中成年的奴仆更是达到了几百号人,可是户籍上只写着男丁20人。陶渊明细问了师爷后才明白,何泰的弟弟何隆已经担任浔阳的郡丞多年,而且是太守身边的红人,历任彭泽县令没有一个不小心巴结何家的。师爷在给陶县令介绍这些事情的时候,本以为陶渊明也是怕惹上麻烦才向自己摸底的,他可不知道,陶渊明的计划和师爷的看法正好相反。“擒贼先擒王”,第二天,陶渊明就带着手下直奔何府。

何府的管家根本没把这样的普查当回事。当陶渊明翻开调查名录开始核对时,管家才傻了眼,又是赔笑,又是递红包,最后把自己东家大靠山的名衔都亮了出来,但是这些都不管用,他只好老老实实地配合。当把何府的人员清点完毕,陶渊明发现他们确确实实隐瞒了200多名成年男丁。

这一下,彭泽县可热闹了,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就查出了当地的豪绅地主隐瞒成年男丁3000多名。初战告捷后,县衙张贴告示,从第二年开始,每个成年男丁所交的税赋由原来的五石降到三石。这让普通的老百姓高兴得眼泪直流,谁能想到彭泽县还真出了一位为老百姓办事的好官。

陶渊明得了民心,却惹恼了郡丞何隆,何隆使了个手段,让督邮刘云惩治了陶渊明。面对污浊的官场,陶渊明只得归隐田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