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斯罗达博士趣味故事:双手掰开原子弹

很难想象谁能镇定自若、置生死于不顾去掰开原子弹呢?

然而历史上还真有此人。这位“超人”就是加拿大科学家斯罗达博士。

二战期间,德国人用闪电战吞并了大半个欧洲,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被屠杀。日本侵略中国和东南亚,还偷袭了美国珍珠港。面对这两个疯狂的强盗,各国都想研制一种新武器来对付他们。

一天,加拿大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斯罗达博士,正在实验室里进行着原子弹引爆的“临界质量”试验工作。

临界状态是原子弹引爆的关键。原子弹的核装料(例如铀和钚)装置,平时要保持亚临界状态——低于“临界质量”,以确保安全;而在爆炸时,又必须使核装料迅速达到高超临界状态——高于“临界质量”,以实现链式裂变反应。

要实现从亚临界到高超临界状态的转变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积木式的拼凑法,比如把核爆炸装料分成两块(或三块),每块都小于临界质量,但如果合起来就大于临界质量。平时两块(或三块)分开放着,每块都处于亚临界状态,不能发生链式反应;如果将它们迅速地合起来,就组成了一块高超临界的核装料,便立即发生裂变而爆炸。第二种方法叫压紧法,利用普通炸弹的爆炸力把分散的浓缩核装料挤压在一起,使它超过“临界质量”而爆炸。斯罗达博士等的试验,就是在研究和解决这种引爆的问题。

那天,斯罗达正与同事们研究两块被放在轨道上的浓缩铀对合的“临界质量”。此时却出了意外:拨动铀块的螺丝刀突然滑落,两块铀在轨道上面对面滑动,距离越来越近;就在两块铀即将滑到一起的干钧一发之时,斯罗达不顾生命危险竟然用双手把它们掰开了。

这铀块就是原子弹的“核”,只要合到一起,瞬间就会达到超临界状态而发生猛烈爆炸,这种爆炸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斯罗达用自己的镇定和勇敢避免了一场极其巨大的灾难。

铀是一种强放射性物质,斯罗达这位优秀的科学家为了避免这场爆炸的灾难,受到高剂量的致命辐射,出事之后的第9天,他就离开了人世。加拿大政府和人民为了表彰这位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把他誉为“用双手掰开原子弹的人”。

斯罗达简介:

美国原子弹的研制,在引爆技术上,为使原子弹在战争结束之前能够研制出来并投入使用,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方法,同时研究了两种不同的引爆方法:一种是“枪法”;另一种是“内爆法”。所谓“枪法”,就是原子弹用铀为基本填料,利用铀(235)在一定质量的条件下,在中子的引发下会发生链式反应而达到核爆炸的能量,在一个筒状物中,将两块小于临界质量(核爆炸所需要的必须质量)用一块安全隔离板分开,一端作为靶子,另一端作为枪弹,在普通炸药爆炸产生冲击波的作用下,枪弹击中靶子,两块小于临界质量的铀相聚达到超过临界质量并在中子的冲击下发生链式反应而引起核爆炸。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