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原文及翻译(富贵不能婬文言文赏析)

  景春曰:“公孙衍yǎ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guàn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

  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诚:真正,确实。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焉:怎么,哪里。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冠,行冠礼。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命,教导、训诲。戒:告诫。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女家: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夫子:这里指丈夫。以顺为正者的,妾妇之道也: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妾妇,泛指妇女。旧时婚姻中,男女双方的地位不平等,女子须服从夫家,这是错误的封建伦理。孟子借此类比纵横家不立足于仁、义、礼等准则,只知道曲意顺从的行事作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从。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淫:惑乱,迷惑。这里是指动用法。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孟子译注》。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富贵不能淫》出自《滕文公下》。

  内容主旨

  文章以景春的话开篇,论述了大丈夫应具有的优秀品质。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行得正、站得直,为着一个正义的理想目标去奋斗。

  写作特点

  1.运用排比手法,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2.语言含蓄,讽刺尖锐深刻。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生气,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用景春的话提出“什么是大丈夫”的论题。”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常法的,是妇女遵循的规则。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讽刺公孙衍、张仪不是真正的大丈夫,进而提出大丈夫的行为准则。

  补充

  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

  答: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故事语录

沧浪亭记翻译(沧浪亭记注释及赏析)

2023-3-2 12:36:40

故事语录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扬州慢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3-3-2 12:37:06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