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谁说的?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谁说的?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是孟子说的,那么这句话翻译过来又能带给我们什么感悟呢?这些问题都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一起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吧,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看看!

  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平时的做法却往往与圣人背道而驰。有了问题,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

  人际交往中,当别人对我们不尊重了,就要自我反省,一定是我对别人没有至诚的恭敬心,一定是我自己做得不够好。只要我们时刻存有“爱人敬人”之心,时刻“反求诸己”,就一定会赢得大家的尊重。

  做学生的,如果成绩不好,被老师判了不及格,就要自我反省,是我平时学习不够努力,日后一定要加倍努力学习,而不应该埋怨老师。

  做老师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甚至打瞌睡,就要自我反省,一定是我的课讲得不好,学养不够,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就要努力提升水平,认真备课,而不是气得火冒三丈。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

  原文: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译文:

  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不够;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

  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诗经》说:‘常思虑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天理,以求美好的幸福生活。’”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知识分享

数学该怎么学才能学好,怎样学好数学的方法技巧?

2025-2-12 19:12:17

知识分享

坏事变好事的经典句子 都是怎么表达出这个意思的

2025-2-12 19:18:20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