郐姓起源与族谱、百家姓排名,有哪些历史名人

姓氏:郐〔 鄶 〕

拼音:kuài、guì

人口:约 4 千〔 稀有姓氏 〕

排名:第 932 位。位于前姓 之后,科姓 之前。

郐姓 百家姓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最新 932 2018年 2014年
2013年 2007年 2006年
1995年 1987年 1982年
明朝 元朝 宋朝
北宋

郐姓 起源

郐姓主要源自:妘姓、姬姓。

郐姓郐姓起源一

源于妘姓,出自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连山氏祝融、炎黄子孙姓氏起源族谱世系》记载,颛顼帝之孙祝融约在公元前2125年建都于郐(今河南新密曲梁乡大樊庄村溱水东岸古城寨)。

其第二代后裔约在公元前2093年有因居邑名称而为姓氏者,分衍有祝融氏、郐氏,后再分衍有祝氏、融氏。

其第三代后裔即典(太典),亦称烈山氏,将都城迁往烈山(今河南密县南部、湖北随州曾都区厉山镇九龙山烈山),分衍有厉山氏,后迁厉山(今山东菏泽厉山),后再分衍有烈氏、列氏、厉氏、历氏。

其第四代后裔即少典,亦称公孙氏。母亲即为蟜氏女安登,又称任姒,厉山氏,姜姓,后迁往姜水(今陕西岐山横水河、宝鸡一带),在公元前2027年生长子即炎帝神农氏,后生次子少典氏。

其第五代后裔即石年,奔水氏听为妃,尊卢氏之女为妾,分衍有勖其氏。

其第六代后裔即临魁,分衍有堇氏、权氏、不浩氏、端氏、女娃氏、邛氏、柱氏、起我氏、巨駓氏。

其第七代后裔即承云,分衍有伊氏、宛氏、陈氏、仓氏、神氏、农氏、耆氏、庆甲氏、衡氏、芒昧氏。

其第八代后裔即明,分衍有监氏、夷栗氏。

其第九代后裔即宜,为越南开国之君,分衍有谷氏、伯坚氏、节氏。

其第十代后裔即来,分衍有赫胡氏

其第十一代后裔即裹,分衍有封胥氏。

其第十一代后裔即封胥,为赫胡氏之子,妣女娥氏。

其第十二代后裔即依卢,妣九方氏。

其第十三代后裔即启昆,妣有蟜氏附宝,北迁于有熊(今河南、山东间熊耳山),分衍有有熊氏。

其第十四代后裔即黄帝,亦称有熊氏、轩辕氏,元妃西陵氏嫘祖,二妃方雷氏女节。

如此看来,郐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比中华姓氏群体的始祖少典氏、神农氏还早两代,比黄帝轩辕氏更早十三代。

郐姓郐姓起源二

源于妘姓,出自西周初期周武王给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据清朝朱骏声所著《说文通训定声》中记载,“郐氏出自妘姓,为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而据河北省政协《文史精华》主编石玉新所著《华夏姓氏考》中记载:“郐氏出自姬姓,以国名为姓。”本书认为,史籍《说文通训定声》的记载是正确的,郐氏当源于妘姓,而非姬姓。不能因郐国为周武王所赐封国,就认定郐氏源于姬姓。

周武王灭商纣后,将祝融的后代封到郐(今河南密县),后建立了郐国。到春秋时期的周平王二年(鲁孝公二十六年,郑武公二年,公元前769年),郐国被郑武公所灭。郐国被郑国吞并后,其君的后代中有人就用原国名“郐”作为自己的姓氏,称郐氏;也有人因失国而去掉“邑”偏旁,用“会”字作为姓氏,称会氏。东汉时期著名的炼丹理论家、经典化学的鼻祖魏伯阳(公元100~170年)在自我介绍时说:“郐国鄙夫,幽谷朽生;挟怀朴素,不乐权荣。”意思是说:我是古郐国的一位普通人物,是在幽静深山老林中所生的;但我胸怀朴素的大道,鄙视拥有权势和荣华富贵魏伯阳是会稽上虞人(今浙江上虞),为高门望族之子,他生动地述说了自己的籍贯、身份地位和志趣。“郐国”,是魏伯阳追述自己远古的籍贯,他采取了舍今用古的隐喻手法,舍去了籍贯当今的称谓,这是古今文人惯用的手法。古郐国的都城至今尚存,在今河南省密县东部距县城三十五公里的曲梁乡大樊庄东北、溱水东岸的故城角寨子村。郐国在西周建国以后,是一个文化相当发达的诸侯国,在典籍《诗经》中记载有十五首“国风”,其中就有“郐风”四首。

注:今《现代汉语词典》中在“郐”字栏下只有一个读音“kuài”。

郐姓 分布

郐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汉族姓氏,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也名列在第一千三百零一位,以新密为郡望。

今山东省的烟台市牟平县、威海市文登县、潍坊市高密市、青岛市、东营市胜利油田区,河南省的新郑市、密县,黑龙江省的鹤岗市、虎林市、鸡西市、绥化市、双鸭山市友谊县、集贤县,湖北省的武汉市、钟祥市、襄阳市枣阳县、荆门市,辽宁省的沈阳市、大连市瓦房店、宽甸满族自治县、普兰店市,吉林省的吉林市、松原市、通化市、集安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公主岭市、永吉县,陕西省的西安市,四川省的达州市,广东省的佛山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湖南省的株洲市,台湾省等地,均有郐氏族人分布。

郐姓 郡望

新密县:新密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八千多年前,祖先就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出生,立宫建殿、建都定国,开创了华夏一统基业,缔造了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上古时期原称“补国”,秦朝时期以新密邑名世。西汉高祖刘邦始置密县,迄今已有两千余年。密县县衙始建于隋大业十二年(丙子,公元616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密县共有一百九十四位县令任职,其中只有三十八名勉称清官。1994年4日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消密县,建立新密市。新密境内名胜众多,风光秀美,轩辕丘古城寨城址、黄帝宫、郑公墓、汉墓锺华夏之灵,青屏山、神仙洞、香峪寺、桃花源毓溱洧之秀。特别是轩辕丘古城寨址的发掘,被评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已被专家考证为黄帝古都轩辕丘所在之地。

郐姓 堂号

新密堂:以望立堂。

郐姓 姓氏源流

一、郐(鄶)kuài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黑龙江省之嫩江县,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朔州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考略》亦收载,其注“侩”引《路史》云:“陆终第六子会人之后有侩氏、会氏、郐氏。妘姓。”其注“郐”引《说文》云:“祝融之后。妘姓所封。地在溱洧之间,为郑武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望出新郑。”或音huì。宋氏有郐士隆。

二、郐(鄶)guì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风俗通》云:“陆终之子会乙之后。”又引《说文解字》云:“祝融之后,妘姓所封,地在溱洧之间,为郑武公所灭。”《汉语大字典》音kuài,当以此为是。

三、郐(鄶)

郐姓分布:湖北钟祥、台湾基隆、桃园、辽宁大连等地均有此姓。

郐姓起源:系自妘姓。周武王封陆终第四子求言于郐,即郐仲之国,本祝融之墟,在溱洧之间,为郑武公所并,遂为新郑(故城在今河南新郑东北35里之古郐城),子孙以国为氏。或云,系源出房姓。

郐姓名人:

郐士龙,宋时进士。

郡望:新郑。

变化:

1、一作〔桧〕,见《诗国风》。

2、后去邑为会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