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智谋故事」“不可救药的文人”(坦然面对不如意)

「中国古代智谋故事」“不可救药的文人”(坦然面对不如意)插图

“不可救药的文人”

苏东坡,本名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三人在宋代文坛上皆享盛名,后人称之为“三苏”,皆列入唐宋八大家。

北宋熙宁四年元月,苏轼被任命为杭州通判,此后辗转到密州、徐州和湖州。苏东坡以罪谪之身,被贬来到荆天棘地的黄州。他在黄州总共有四年,是他一生中极为重要的一段时期。为了糊口,他不辞劳作,情愿做个躬耕自给的农夫,也不受众人的怜悯。他的好友马梦得,替他在东城门外请领了一处荒弃的营地耕种。苏东坡一向爱好白居易的诗,且当年白居易做忠州刺史时作有一首《东坡种花诗》,而忠州、黄州皆是他们的谪地,且都是在城东,所以苏东坡就将这块土地称之为东坡,从此自号为“东坡居士”。黄州的生活对于苏轼来说变成了一种享受,他在此地交游,读书作文,豁达心境,享受着这里的月光和美酒。

元丰七年三月,神宗手诏苏轼改任汝州团练副使,诏中有“人才实难,不忍终弃”的句子,苏轼感到欣喜。不久神宗驾崩,新皇帝登基,小皇帝赵煦年方九岁,由祖母高太后摄政。高太后倾向于保守派,反对变法,对于苏轼的才华也是颇为赏识,于是召苏东坡回京。他迅速升官,到任五日又以礼部郎中召还京师,很快升迁为起居舍人、中书舍人,成为三品的翰林,负责起草诏书,即翰林学士知制诰。苏轼达到了他一生仕途的最高峰,也是他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

苏轼既然是两派的共同敌人,这一次又是在劫难逃。绍圣元年十月,苏轼被谪到惠州,苏轼在惠州学习佛经,吟咏创作,支撑他的无疑又是他的达观和洒脱。绍圣四年,反对派看到苏轼如此旺盛的生命力,自然是恨得咬牙切齿,于是,一纸贬书,苏轼再次被贬为琼州别驾,安置于昌化军,也就是儋州,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所谓天涯海角,就是这儿,这里可谓是历代贬官的最远的地方。可是苏轼在此依旧活得丰富多彩,更为可喜的是他的创作也极为丰富。

元符三年正月,哲宗驾崩,年仅二十四岁。即位的是宋徽宗,向太后垂帘听政。向太后也是倾向于元丰老臣的,于是流放边地的许多人接诏内迁,当时有人作诗曰:“时雨才闻遍中外,卧龙相继起东南”,苏轼也在召还之列。年过花甲的苏轼得以生还,自然感慨万千,他与苏辙决定聚首常州。

不幸,苏轼到达仪真的时候染病,坐船来到常州后,不见好转,而且病情日益加剧。1101年,苏轼病逝,终年66岁,死后苏辙遵遗嘱将其葬于汝州的峨眉山。苏轼在临终前,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说:“我一生没有做过坏事,我不会下地狱。”充满了自信与达观。他曾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今天我们吟读苏轼之诗、之文、之词,品味其书画,再看他得意或者贬谪之时的所作所为,可以得到很好的启迪。他执着而善于变通,独特的思维和人格,无论在朝还是在野,都始终如一保持着自己,未曾有所改变。有这样一个“不可救药的文人”,实在是中华之幸,可以说,苏轼是中国文人精神之集大成者。

【悟在当下】坦然面对不如意

苏东坡自云:“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可是封建官场对于他,注定是失败的地方,那不是因为他不懂官场,而是懂得太多。

人的一生,很难是一帆风顺的。这就要我们必须坦然面对不如意的事情。有时候,压力和困难,未尝不是一种财富,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和增强我们的人格魅力。今天看来,这样的“不可救药的文人”才是中国历史的光荣,不仅因为他留下的大量诗书作品,还因为他的处世精神,为后世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范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