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沆的远虑
宋真宗刚刚即位,对政事勤勉用心,重用了一批贤臣良将,一时朝野上下风气清明,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当时的丞相李沆辅佐年轻的君主,整日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有一段日子,因为用兵西北的事情,李沆和参知政事王旦经常要很晚才能吃饭。一次,已经快起更了,他们才忙完了当天的决策和军用调度开始吃饭。王旦瞧瞧吃着饭还若有所思的李沆,又瞅瞅眼前的清粥小菜,不禁叹息道:“唉,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过上悠闲无事的日子呢?当年娴熟的书画诗词都因为政事给丢弃了呢!”正在沉思的李沆听到王旦的抱怨,苦笑一下,微微摇了摇头,对王旦说:“王贤弟切不可忘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多少有点忧患,可以成为警戒。就算是真有一天四方安宁无事,也未见得朝廷还会风平浪静。我死之后,必定由你来出任宰相。朝廷很快就会同敌人和亲,一旦边境无事,风调雨顺些,恐怕皇上就会逐渐生出奢侈之心了。皇上尚且年轻,多些警戒未尝不是好事。”王旦对这番话却不以为然,觉得李沆是小题大做了。
李沆
李沆每天都会将各地的水旱灾害、盗贼为乱以及不孝忤逆等事情一一上报给真宗,真宗听了很不高兴。王旦也觉得拿这些小事来让皇上心烦实在是没有必要,更何况还每次都是这些不美之事,总会有违皇上的心意。王旦多次劝李沆,李沆却自有道理,他说:“皇上年少,应当让他知道四方艰难,这样才会常怀忧惧之心。要不然,正处在血气方刚年纪的皇上,就很有可能误以为天下太平、四时祥瑞,把心思都用在声色犬马上面,或是大兴土木、兴兵打仗、兴建庙宇。我老了,怕是看不到这些了,这都是你日后要担心的事情啊!”
果然,李沆死后,真宗认为同契丹已经讲和,西夏也纳贡称臣,于是便封禅泰山,祭祀汾神,大肆建造宫殿,还搜求亡失的典籍,没有一天闲暇。他还任用一批善于歌功颂德、根本不用心政务的奸佞小人,如王钦若、丁谓之流。王旦看在眼里,却毫无办法。想要进谏,自己已经和这些佞臣同流合污;想要辞官离去,但皇上着实待自己不薄,就这么撒手不管实在于心不忍。处在这样进退两难的境地里,王旦才知道李沆是多么有先见之明。
【悟在当下】居安思危,防微杜渐
李沆深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时刻不忘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然而终究良言逆耳,年少的真宗安于现状,好大喜功,听不进有关百姓疾苦、社稷安危的进谏。只可惜,良臣未遇明主,李沆的良苦用心终究付诸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