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贵神速占荥阳
汉景帝时,周亚夫成功地运用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策略,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使自己处于一种主动地位,顺利平定了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三年一月,吴、楚等七国举兵谋反。吴王刘濞帐下大将田禄伯请战,欲领五万精兵西进武关,就可以直捣长安,一举成功。刘濞不从。又有少将军桓将军献计:兵进洛阳,取武库,据敖仓,占据这些地势险要的军事重地,物资充足,可攻可守,阻山带河,号令各路诸侯,举兵的大事也就可成了。刘濞仍不从,反而将数十万大兵发往梁国,欲攻取睢阳。梁王刘武闻讯,积极备战,但吴国实力雄厚,吴王早就立志反叛,准备充分,梁国根本不是对手,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形势十分危急。
汉景帝
汉景帝听闻吴、楚等国叛乱,又接到梁王刘武的告急文书,十分焦急,遂任命周亚夫、窦婴为大将军,领兵前往梁国增援,平复反叛的吴、楚叛军。
周亚夫奉命率军出发,发现梁国形势虽然危急,但一时半刻并无灭国的危险,仍然可以支撑一阵,就不急于派兵增援梁国,而是让梁国军队拖住叛军,自己乘机集中兵力,打算先抢占有利地势,然后再派兵切断叛军粮道,择机进军一举取胜。于是周亚夫下令各路平叛军队齐会军事重镇荥阳,自己也准备了驿车六辆,欲驰赴荥阳指挥。
周亚夫率人行到霸上,忽然有一人军前拦道,说:“将军率领大军前去讨吴、楚的反叛贼子,如果战胜,国家社稷就安定;一旦不胜,天下就危险了,此战关系重大,能否听我一言?”周亚夫听后,忙下车相揖,虚心问道:“愿闻先生高论。”那人道:“吴国素来以富裕闻名各国,吴王很早就有了反叛之心,已经蓄养兵士多年,此次闻听将军出征,我料他必埋伏兵士于椴山、渑池之间,准备乘将军不备,围歼将军,将军不可不防!且兵贵神速,将军何不绕道右行,走蓝田,出武关,进抵洛阳,直接攻入武库。敌人闻后必大吃一惊,其他各路反叛诸侯闻后也会大为震动,共疑将军神兵从天而降,不战便已生畏了。”周亚夫听后,连称妙计,遂问那人姓名,方知是赵涉。
周亚夫见赵涉如此多谋,便留他在军中,下令右行,走蓝田,出武关,星夜兼程,果然顺利到达了洛阳。一入洛阳城,周亚夫大喜道:“七国造反,我乘车到此,竟然一路无阻,岂非大幸。明日我将进军荥阳、成皋,如此,右有武库,左有敖仓,地势有利,物资充足,荥阳以东,便不足忧虑了!”
周亚夫到达荥阳后,立即下令搜索渑池间的要隘,果然发现不少吴王伏兵,遂派兵围剿,擒住一半,逐散一半。至此,周亚夫更加信服赵涉有先见之明,经上奏景帝,拜赵涉为护军,有赵涉出谋划策,周亚夫更是如虎添翼。
不久,周亚夫乘叛军与梁军在睢阳鏖战之机,派出一支人马,截断了叛军粮道,使叛军不战自乱,吴国叛军缺粮断饷,又远离本国,无心作战,就急忙班师回国。周亚夫又乘叛军后撤之机,挥军掩杀,此时的吴国叛军怎是占据要地、以逸待劳的汉军的对手,稍一接触就被打得大败。于是在不足三个月的时间内,周亚夫便平定了吴、楚七国之乱。
【悟在当下】速战速决,抢占有利时机
荥阳、成皋一线,历来是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叛军陈兵梁郊,与刘武激战,失去了占据战略要地的良机,又怎能不败!而周亚夫快速地到达洛阳,集中兵力,据守荥阳、成皋,形成了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局面,为彻底平定叛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里,成败的关键在于果断用兵,强调一个“速”字。
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学会快速搜集信息,快速传递信息,快速更新产品,快速周转货物,快速投入市场,成为商业竞争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就是效益。同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在别人前面思考问题,善于把握和利用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