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小宝宝正常吗?如何识别新生儿体征正常与异常?
你的小宝宝正常吗?如何识别新生儿体征正常与异常?
-
童画 评论
当你的小宝宝出生的那一刻,你的内心必然是一阵阵的喜悦。但是,正如所有新爸爸妈妈一样,这种喜悦不会持续长久。意料之外的事可能随时会发生,例如:宝宝身上出现胎记,一片模糊不清的斑块,黄疸,皮疹,斜视,头部肿块等。这些现象显然会引起你的困惑,让你不知所措。
小宝宝出生后,你特别期待宝宝是个无比完美的婴儿。当第一次检查发现婴儿身上有缺陷时,可能会感到震惊,甚至引起严重焦虑不安。事实上,婴儿刚出生几小时或几天,身上出现点小缺陷,没有必要惊慌失措,上述情况大多数是暂时的,是正常新生儿的一种表现。如果发现类似上述情况持续存在,就必须请新生儿科医生诊治,全面检查一下你的小天使。
婴儿出生后全面体格检查是必要的,现就常见的正常或暂时异常现象介绍如下:
(1)先锋头与头颅血肿:阴道分娩后婴儿头部很长,呈圆锥形,你可能会对宝宝头部长得这样难看愁眉不展。新生儿圆锥形头颅是出生时自然改变的,分娩时产道很紧,产程过长时颅骨受压变形以利于胎头通过产道,加上头皮区域水肿就形成了先锋头。表现为新生儿出生后,头部可触摸到一个隆起的“包”,这种“包”叫产瘤,主要为头皮水肿,用手摸感到柔软,轻轻按压可出现小的凹陷,水肿范围可超过骨缝,边界不清,但需要与头颅血肿相区别。新爸爸妈妈应该了解这些知识,但不必担心。这种头皮水肿通常在新生儿出院以前就很快消退,无需特殊治疗。
然而,如果先锋头消退时间延长,就可能是头颅血肿,即积血被包裹在颅骨和头皮内层之间。这是由于分娩过程中胎头与妈妈骨盆间接摩擦,或因胎头受压,产钳助产牵引造成颅骨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而形成的,通常在婴儿出生后2天出现,摸上去有波动感,边界清楚,4~5天后靠血肿本身压力和新生儿凝血功能上升而停止发展,3~8周后逐渐吸收,一般在2~3个月内会自行消退,不要用手去按摩,更不能用针刺放血,否则容易感染形成脓肿。
(2)囟门:也许你已经知道新生儿头部有囟门(在头顶部和头后部柔软的部位),它随着婴儿心脏的每次搏动而跳动,不要吃惊,虽然这看起来很害怕,但不要紧张,这个柔软的部位比你想象的要坚硬。囟门必须是软的,因为它要适应婴儿出生后第一年头颅的迅速增长。你可以摸它,后囟门一般在宝宝出生后6~8周闭合,前囟门要12~18个月后才会闭合消失,那时婴儿的颅骨就会变得坚硬起来。
(3)体重下降:新生儿在出生一周后体重减轻,是因为母乳分泌还不足,宝宝睡得多吃得少,每天排出的大小便、呼吸及皮肤蒸发肉眼看不见的水分,使体内水分丢失,造成体重在出生一周内减轻。减轻的重量最多可达到出生时体重的10%。随着母乳分泌增多,适应宝宝生长需要,一周后体重就会逐渐增加。若出生10天后体重不增、甚至下降,则可能是喂养不当或受疾病影响,需要请医生检查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
(4)吐奶:不足3个月的宝宝,胃的贲门括约肌尚未发育健全,且新生儿胃容量较小,而此时的母乳分泌量相对较多,有时母乳在宝宝吸吮时喷射很快,宝宝在饥饿状态下狼吞虎咽,吃奶过快、过量,在喂奶后宝宝哭闹多动时,会从嘴角慢慢溢出或多或少的奶汁。因此,喂完奶后,母亲可将宝宝竖立抱起,用手轻拍宝宝背部几分钟,让宝宝打嗝排气可防止或减轻吐奶。随着月龄的增长宝宝吐奶症状会逐渐缓解。如果发现宝宝吐奶呈喷射状、吐出的奶量很多,或吐出带有黄绿色的胃内容物,就需请医生作进一步检查。
(5)长马牙:新生儿的齿龈边缘或上颚中线附近,常会长些乳白色颗粒,表面光滑,数量从1到数颗不等。这些颗粒称为上皮珠,俗称马牙,是牙齿发育最原始的组织,在胚胎发育6周时,由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生变厚形成。一般2周左右就可自行吸收,不能用针挑或用布擦,以免损伤黏膜,引起感染。
(6)尿色发红:有些新生儿在出生后2~5天排尿时啼哭,可见尿液染红尿布,持续几天后消失。这就是新生儿红尿,主要是因为新生儿小便较少,加之白细胞分解较多,使尿酸盐排泄增加,尿液呈红色。新生儿红尿一般是正常的,若父母不放心可留新生儿尿液送医院化验。
(7)新生儿反应低下:反应低下是一组临床症状,包含一定程度的意识淡漠,肌张力减退,肢体活动减少,哭声弱和吸吮无力。各种高危新生儿包括:早产低体重新生儿,难产或手术产新生儿,母亲分娩期间使用麻醉镇静药分娩的新生儿。这样的新生儿出生后开始几个小时内都有可能出现一过性反应低下。值得警惕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重症感染休克、脱水、酸中毒、电解质代谢紊乱、贫血、低体温和呼吸衰竭等,更容易表现反应低下,这种反应低下常被用来判定各种疾病病情轻重的程度。
(8)青紫:当发现宝宝身上(特别是手指、脚趾、手和脚)有点青紫不要吃惊。实际上大多数是正常的,特别是宝宝受到寒冷的时候,身体还不能有效地调节体温和血液循环。这时紧紧地搂抱着婴儿把他捂在怀里,青紫就会消失。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婴儿青紫也可能提示着比较严重的疾病,如肺部疾病、各种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败血症、硬肿症等,一旦宝宝出现青紫同时伴有精神不好,反应差,不吃奶,呼吸急促或暂停等,必须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
(9)新生儿黄疸:正常婴儿出生后2~3天可发现皮肤颜色浅度发黄,特别表现在婴儿眼睛的巩膜上。这种情况的发生占所有初生婴儿的70%,在出生后4~10天表现明显,重要的是,必须告诉医生,因为某些黄疸婴儿需要特殊治疗。
(10)眼睛巩膜出血:婴儿的眼睛在出生后也可能有轻度血丝,是由于巩膜小血管破裂所致。这是正常分娩时挤压的结果,通常在出生后几天内可自行消失。
(11)斜视:当你注视小宝宝眼睛的时候,如果发现斜视,不必惊慌。早期婴儿眼球运动不协调,往往出现两只眼睛同时向一个方向注视不会移动而产生斜视的现象,这种斜视一般延续3个月左右消失。
(12)皮疹:最常见的新生儿皮疹是新生儿荨麻疹,又称红斑性毒疹或称中毒性红斑,红斑中心部位发黄或发白,像跳蚤叮咬的一样。大约有30%~70%新生儿可发生这种皮疹,其病因不明,发生在出生后2周内。这种皮疹可以突然出现和消退,在几个小时之内又可以重新出现。婴儿皮肤发红,一般不是严重问题,通常不超过7天会消退。
(13)全身脱皮:宝宝在出生后3~4天左右全身皮肤开始“脱屑”,有时甚至是大块脱皮,这也是正常生理现象。1~2周后一般就可自然退净,呈现粉红色、柔软光滑的皮肤。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较薄,皮肤下毛细血管丰富,脱皮时家长千万别硬揭,以免损伤皮肤,引发感染。
(14)胎记:新生儿另一种皮肤色斑是胎记,这种胎记通常是蓝色的,发现于背部下方或臀部,也可在婴儿身上任何部位突然出现。它看起来似乎像瘀斑,通常发生于皮肤较黑的婴儿,这种色斑通常在1岁内消失。
(15)单纯性血管痣:单纯性血管痣是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引起的,当宝宝啼哭或房间温度高时颜色加深,80%以上的婴儿可出现这种痣,大小不一,在宝宝出生时就有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它随时可以消退。常见的新生儿血管痣也可称作粉红色斑,因为它的颜色是粉红色的,形态扁平,可出现在新生儿前额、眼睑、鼻子、上唇、后颈部,一般到宝宝1岁半时消失。然而,血管痣长在后颈部可能不能完全消退,一般不影响美观,因为后颈部有头发遮盖,如果孩子长大了觉得难看,可以请医生用激光消除。
(16)乳房肿大:宝宝出生3~5天可出现乳房肿大,甚至如鸽蛋大小,有些还会分泌少量淡黄色乳汁。8~10天达最高度肿大,男女都可能发生。这是因胎儿在子宫内受母体内分泌激素(主要是泌乳激素)影响,出生后突然中断所致。宝宝乳房肿大千万别挤压,一般2~3周自行消退。持续不退要及时就医。
(17)新生儿鞘膜积液:鞘膜积液是鞘膜腔内积聚的液体超过正常量而形成的。新生儿睾丸鞘膜积液多因为鞘状突未闭合而引起,鞘状突在不同部位的闭合不全,可形成各种类型的鞘膜积液。有时可伴有能扪及的腹股沟疝。有些男婴出生时阴囊肿胀,阴囊颜色很红。女孩会阴特别肿胀,颜色也较深。这主要是母亲体内激素造成的结果。男孩的阴囊肿大持续的时间要长一点,大约1个月左右。
(18)女婴阴道分泌物或出血:有些女婴出生后不久阴道有白色分泌物排出,1~2天后带有血丝。女婴阴道黏膜对激素很敏感,因此一旦母亲激素从婴儿体内排出,就会引起少量出血。通常发生在出生后72小时内,然后停止。
(19)脐带:脐带一般于出生后7~10天脱落,脱落时暂时有点血性分泌物,这不要紧,只要把尿布放在脐带下方,使尿液不沾到脐带上面就可以了。脐带残端脱落前要尽量保持干燥,给宝宝洗澡后要用消毒干毛巾把脐带残端水揩干,以免感染。脐带在脱落前可能发红或有少量血痂,这没有什么关系。如果有脓性分泌物或难闻的气味,就可能是感染,要请医生处理。
至于新生儿其他最常见问题,如打呃,肚子胀气和溢乳等,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只要宝宝一般情况良好,可以听其自然,这些现象会逐渐消失。3年前